营口市站前区产业兴旺放异彩 乡村振兴奏丰歌
摘要: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站前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尽情在首善之区的田野上绘就。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汪险峰报道 近年来营口市站前区始终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立足水系发达等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通过加快培育“一村一品”、积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强化乡村基层治理、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走出了一条富有站前区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路。
产业释能,探索集体经济“新路径”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站前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着力打造“一村一品”。
以农村蔬菜水果种植大棚为主打,兼顾发展乡村近郊旅游的光明农业科技产业园、以传统集市和现代农旅相结合助农增收的没沟营民俗文化大集等乡村振兴项目,使辖区内的乡村和群众在致富路上有了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
站前区光明生态园区内绿荷摇曳、凉亭矗立、锦鲤戏水。在光明村的乡村经济建设发展中,站前区委、区政府注重村内一、二、三产业融合,紧紧围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 绿色农业等工作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乡村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迈出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坚实一步。
治理有效,创建宜居乡村“新田园”
乡村治理在于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为进一步促进基层治理方式转变,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站前区委、区政府结合辖区乡村实际情况,开展了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通过建立道德银行“小存折”,对村民行为进行量化积分并由政府拨款五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调动广大群众、家庭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积分”解决了“大问题”,道德积分制充分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
保障春耕,绷紧粮食生产“安全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站前区委、区政府一方面坚决执行疫情管控规定,另一方面加强统筹春耕备耕生产,保春耕物资、保春播作业。目前为止,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6.5319万亩。其中东兴办事处下辖北三村耕地合计0.457万亩,皆种植水稻;营口新生农场耕地合计6.0749万亩,其中包含水稻种植面积5.5549万亩,大豆种植面积0.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0.02万亩。预计粮食生产总量0.81亿斤。
党建引领,助燃乡村振兴“新动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集体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实施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车头”强不强,往往影响着一个村子的发展。站前区所属各村党组织通过构建“开办‘微课堂’、树立‘微榜样’、开展‘微活动’、打造‘微阵地’、细化‘微服务’”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激发基层干部源动力,以生动实践带动党员坚定助力乡村振兴的理想信念。并探索制定“三个清单”“两个台账”,列出承诺事项明细、区街两级制定时限,切实压紧履职责任,辖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站前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尽情在首善之区的田野上绘就。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