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政策助力稳定大盘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2022-08-30 11:2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目前经济运行中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畅通、物流运输堵点基本得以疏通、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居民需求明显改善,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趋明显。

闫 敏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国务院加紧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宏观经济大盘逐步企稳,5月份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

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目前经济运行中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畅通、物流运输堵点基本得以疏通、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居民需求明显改善,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趋明显。

稳经济政策效果凸显

助力增长提质稳速

针对3月份开始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国务院积极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政策的叠加效应、累积效应、延后效应,为对冲不利影响、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心协力“稳增长”。中央政治局会议从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等方面作出部署,国务院积极推出6方面33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各部门、各地区有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从各自承担职能和发展情况出发,出台本领域重点配套政策,全国各级部门同心协力,共同稳定宏观经济大盘。7月28日中央政治局进一步提出“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等,这明确了下半年宏观调控重点方向,增强了全社会发展信心。

精准施策“强韧性”。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及时果断施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坚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实施宏观政策,政策措施针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困难,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大规模减税降费、实施减租降息、努力扩大消费投资,及时有效的精准施策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使国民经济顶住下行压力,短期内企稳回升,并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产业链供应链坚韧

供给水平逐步恢复

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我国供给体系展现出强大修复能力和深度稳定性。

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夏粮在历史高点上再度实现增产丰收,总产量同比增长1%。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1~6月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8.8%,比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6月份以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明显修复,工业品出口恢复两位数增长,工业经济成为宏观经济大盘“压舱石”。服务业运行趋于改善,生产性服务业恢复速度快于生活性服务业。

供给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进程加速。1~6月份,金融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于整体工业增速6.2个百分点。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消费需求回暖向好

投资需求发挥关键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围绕带消费扩就业,积极谋划投资项目,扎实有效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投资结构更注重促提升、补短板和调结构,对稳定经济大盘、优化供给结构起到了关键作用。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其中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0.4%、7.1%和-5.4%。即使经济遭受显著冲击,但投资月度增速一直保持正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实现高速增长,增速达到20.2%。

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活力。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6月促消费政策效应显现,市场销售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1%。大宗商品消费快速回暖,汽车、家电等消费带动作用增强,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分别增长13.9%和3.2%;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促销费政策发挥作用,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同比增长8.8%;服务消费向好,6月份全国电影票房比上月大幅增长1.7倍。

双循环构建持续推进

对外贸易量质齐升

我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外贸规模再创新高。中央及地方推动复工复产、疏通物流堵点,进出口企业积极恢复生产、创新贸易方式,加之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发挥作用、产业链供应链坚韧强大、现代化贸易流通体系不断完善,1~6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8万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增长9.4%,创历史同期贸易额新高,对国民经济贡献增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稳固。

外贸高质量发展特征更趋明显。1~6月份,我国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持续提高;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汽车、装备、新能源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质增效,“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我国外贸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力更强,在世界经济引擎中发挥作用更大。

外资吸引力居世界前列。我国引资规模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在全球贸易投资活跃程度下降、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全流程服务、促进外资企业发展,1~5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7.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7%,实现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整体提升。我国持续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国家之一。

保供稳价取得实效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1~6月份,我国物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物价结构趋于改善。

保供稳价工作扎实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供稳价工作,有关部门持续加强粮食、煤炭等重要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调控稳定生猪产能,强化蔬菜产销衔接,加大煤炭增产增供力度,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稳定用能成本。我国当前重要民生产品供应充足、重点大宗产品价格稳定,保证了物价总体平稳运行。

物价平稳与全球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1~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7%,涨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食品价格平均上涨1.4%。6月CPI上涨2.5%,低于3%的调控目标。

消费品和工业品价差进一步缩小。CPI同比涨幅由1月的0.9%回升至6月的2.5%;PPI同比涨幅由1月的9.1%回落至6月的6.1%;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价格差由2021年10月12个百分点的历史峰值回落至今年6月的3.6个百分点。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