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甘肃: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的轨道
摘要:数据显示,2012年—2021年,甘肃省生产总值由5393.1亿元增加到10243.3亿元、年均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520.4亿元增加到1001.8亿元、年均增长7.5%,这两项指标在2021年分别突破了万亿元和千亿元大关;其他指标也保持了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2%、8.1%和9.8%,人均GDP翻了一番。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斌报道 “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20日在兰州召开。甘肃省委书记尹弘发布时表示,十年来,甘肃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原则和行动先导,将着力点放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人均翻了一番,去年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发展总体走上了良性循环可持续的轨道。
数据显示,2012年—2021年,甘肃省生产总值由5393.1亿元增加到10243.3亿元、年均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520.4亿元增加到1001.8亿元、年均增长7.5%,这两项指标在2021年分别突破了万亿元和千亿元大关;其他指标也保持了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2%、8.1%和9.8%,人均GDP翻了一番。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年前,甘肃省86个县市区中58个被列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还有17个插花型贫困县,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很多都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面对贫困,甘肃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底线任务,举全省之力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役。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全面完成了“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任务,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全国减贫史上留下了厚重的甘肃印迹。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甘肃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逐步将“三农”工作重心转到全面促进乡村振兴上,在壮大乡村产业、开展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上继续下功夫,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也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广大农民包括脱贫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和老工业基地,是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的省份。十年来,甘肃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原则和行动先导,将着力点放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人均翻了一番,去年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发展总体走上了良性循环可持续的轨道。
甘肃立足省情特点和优势,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手齐抓,扎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形成了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不断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焕生机,去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稳步推进,正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甘肃发展最大的进步就是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尹弘说,十年来甘肃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水平建设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成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了覆盖多学科方向和重点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体系,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十年前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8位。重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已组建8家企业创新联合体,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了近3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近5倍。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甘肃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腾格里、巴丹吉林、库木塔格等沙漠汇合南移的阻挡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甘肃生态的战略性、复杂性、脆弱性特征十分明显,90%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不少地方极度干旱,植被覆盖稀疏,土地沙化荒漠化严重。这些年,甘肃紧紧盯住黄河、长江、内陆河生态工程、加强系统治理为抓手,鲜明提出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甘肃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内陆河地区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去年,甘肃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0.2%,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9%。
截至目前,全省林地面积1.19亿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8.7%;草地面积2.146亿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33.6%。如今的甘肃,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动力显著增强
甘肃坚持以开放牵引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障碍、拓展发展空间。国资国企、投融资、营商环境等领域改革成效显著,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户数占比达57.7%,打造“甘快办”“甘政通”“12345”热线、“不来即享”四张品牌,超过93%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抢抓用好共建“一带一路”最大机遇,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国际陆港空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日趋完善,文博会、兰洽会、药博会等节会展会影响力逐步扩大。目前,甘肃已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十年来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累计超过1500亿元。
积极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甘肃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每年都在8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年高于经济增速,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一老一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养老服务设施覆盖95%的城市社区和55%的行政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93%。连续打赢多轮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公共安全体系日益健全,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十年来,甘肃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多措并举,使民族地区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营造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良好氛围。现在,从雪域高原到黄土高坡,从陇上江南到河西走廊,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族人民一心向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纵深推进管党治党,政治生态持续修复和净化
做好甘肃的工作,办好甘肃的事情,关键在党。甘肃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指示,制定甘肃省委常委会及其成员全面从严治党《职责清单》,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狠抓管党治党各项工作,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以及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全省政治生态明显转变、持续向好。坚决全面彻底肃清王三运、虞海燕等人流毒和影响。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700多起、处分5100多人。累计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2万个,累计查处不担当不作为干部790多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19.3万件,立案6.56万件,党纪政务处分7.5万人,移送检察机关1957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总的看,现在甘肃省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健康,干部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能力更加适应需要,齐心协力干事业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尹弘表示,甘肃发展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甘肃把脉定向、指路领航,也凝结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同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也是密不可分的。今年5月,甘肃省召开的第十四次党代会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蓝图,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甘肃省将牢记领袖嘱托,不忘初心使命,深入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甘肃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