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稳定 外汇市场韧性彰显潜力十足
摘要:近年来,我国外债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大部分具有长期投资需求,中国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以及期限结构都有所优化。同时,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对比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中国依然是对外净债权国,各类对外资产超过各类对外负债两万亿美元。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季晓莉
近期,美元汇率、利率上升,国际资本出现从新兴经济体流出的态势。汇集上半年数据,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美联储加息,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
今年以来,受到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的主线是美元走强,主要非美货币走弱。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了贬值,但与国际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币值稳定性较强。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超过11%,欧元、英镑和日元兑美元的贬值幅度在10%~17%之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8%。从多边汇率来看,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0.1%,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外汇远期和期权相关指标显示,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的升值和贬值预期,市场主体总体保持理性有序的交易模式。虽然美元进一步走强,但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前进,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的稳定性更加突出。
经常账户顺差以及长期资本流入仍然是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一方面,经常账户保持合理的顺差。今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889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比去年同期增长25%,和GDP的比值是2.1%,在合理区间。二季度货物贸易顺差比较高,跨境旅行等服务贸易的逆差在低位运行,经常账户仍会延续合理顺差的格局。另一方面,资本项下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型资金仍在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向好,不断改善市场环境,继续吸引了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的资金流入。今年1~5月份,实际使用外资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境外央行以及追踪国际指数的配置型资金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表现相对稳定,具有平衡跨境资本短期波动的作用。
跨境融资平稳,市场主体汇率避险意识增强
上半年,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总体延续顺差格局,按美元计价结售汇顺差852亿美元,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基础性顺差保持了较高规模,企业跨境融资保持平稳。
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企业等市场主体境内外汇贷款余额3510亿美元,和2021年末基本持平。进口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贸易融资余额1164亿美元,同比略有下降。
今年上半年,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和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是67%,市场主体境内外汇存款余额6951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同期,企业利用远期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超过7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推动企业套保比例提升到26%,比去年全年水平提高4.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汇率避险意识在增强,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能力在提高。
同时,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0713亿美元。美元升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金额有所减少。
每年二三季度都是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的高峰季节。今年外资企业的利润汇出保持合理有序、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当前,外资企业利润汇出与我国吸收直接投资的存量规模相匹配。在华跨国公司经营利润稳步增长,相应的利润汇出随之增多。2020年~2021年,我国企业部门吸收的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年均增长14%,利润汇出年均增速13%左右。
近年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收益项下的资金有进有出,共同维护了经常账户合理均衡的顺差格局。合理有序的利润汇出没有影响国内外汇市场供求的总体平衡。目前,相当比例的外资企业利润以人民币形式汇出,对于境内外汇市场供求的直接影响比较小。除了新增的投资资本金、股东贷款流入外,很多外商投资企业都把利润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在华再投资。与其他的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外资企业利润用于再投资的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和GDP的比率一直在2%左右,始终处于均衡合理区间。同时,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逐步优化,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民间部门持有对外资产接近6万亿美元,抵御外部冲击的资源更加多元、充足。
我国一直坚持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能够及时有效地释放外部压力。因此,我国当前更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手段来防范化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外债结构优化,增幅与实体经济匹配
一季度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27102亿美元,比上年末下降364亿美元,降幅1%,比较温和。近几年,我国全口径外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在14%~16%之间,外债增幅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没有出现过度积累。在本轮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没有出现持续、集中的跨境融资,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继续呈现双向波动格局,汇率预期相对稳定,去杠杆风险可控。
近年来,我国外债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大部分具有长期投资需求,中国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以及期限结构都有所优化。同时,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对比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中国依然是对外净债权国,各类对外资产超过各类对外负债两万亿美元。
一季度末,民间部门对外债权类资产是3万亿美元,高于民间部门承担的外债规模。债权类的资产主要是债券、存贷款等流动性比较高的资产。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居全球首位,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比例是45%,远低于国际警戒线100%的要求。
我国债券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稳步开放,跨境交易更加便利,先后被纳入了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国内债券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2021年末,中国吸收跨境债券投资规模接近8200亿美元,占新兴经济体吸收外部债券投资比例的约1/3。2017~2021年,中国吸收跨境债券投资资金规模仅低于美、英、日。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吸收债券投资的稳定性远高于相当多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境外央行类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始终占一半以上,有很大部分属于追踪国际指数的配置性资金。中国债券既有分散化投资价值,也有实际资金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撑。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21万亿美元,外资占比约3%,外资仍会稳步增持人民币债券。
服务贸易规模增长,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
服务贸易包括运输、旅行、知识产权使用、加工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等。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的跨境旅行受到较大影响,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恢复较快。
2021年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今年一季度收支规模比2021年同期继续增长26%。在海外留学等需求支撑下,旅行收支规模有所回升。今年一季度,旅行逆差294亿美元,比2021年同期低谷水平扩大了53%,但是仍然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576亿美元。
服务贸易收入增加体现了我国相关领域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主要是运输、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收入增长。随着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正在为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