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加速推进 数字经济“脚下带泥”
摘要:数字技术没有终点,数实融合永无止境。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告诉本报记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正在加速相融,未来所有行业发展都将受益于数字技术推动,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十年来,数字经济不断为中小企业赋能。图为无锡普天铁心采用数字化方案后,订单交付效率上升了50%,工艺质量提升了73%,设备维护保养成本下降了80%。资料图片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崔立勇
数字经济在中国如火如荼。过去十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数字经济正从领先全球的消费端溯流而上,走进农田,深入车间,在生产端与制造业、农业等传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如今,数字经济绝非“高不可攀”,而是“脚下带泥”。
消费互联网不是数字经济的全部
对于我国近9亿网购用户而言,互联网电商无疑是数字经济最具代表性的形态。to C(面向个人)也是数字经济最早在中国落地开花的地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00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49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数字平台在消费端已经取得了成功,网购、外卖、网约车等都是由个人用户催生出的消费场景和业务模式。海量消费者和技术创新共同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力量和多种多样的变化。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我国并未止步于消费端所取得的成绩,而是努力与各个产业融合,进入to B(面向行业、组织、企业等)领域。在黄益平看来,从消费端走向生产端正是如今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征之一。
在浙江,老板电器与阿里云等科技公司合作建设智能工厂,284台自动化设备在上万平方米的车间自动运转,实现了“用机器制造机器”。曾经一名工人每天在产线上“接料”超过3000次,一年100多万次。现在,工人经过培训成为机器人运维工程师,重复的“接料”交由机械臂和AGV物流机器人完成。AGV小车不停搬取原材料、运送成品、支援其他生产线物资的配送。车间二楼的指挥中心里,数字大屏实时反映出生产线的作业情况,一旦设备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通过手机钉钉给工人派单。
整体生产效率较过去提高了45%,生产成本降低21%,数字经济让这个智能工厂成为制造业标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陈龙表示,数字经济如今已经深入企业的各个流程,包括研发、设计、制造、品牌、消费者决策等,整个价值链都在实现数字化转型。
“to B领域是值得深耕并且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领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此前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1-2022)上,刘世锦在演讲中强调:“如果说消费和流通领域的数字化只是序幕的话,生产领域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才是真正的大戏,才能够实质性地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产业互联网发展速度仍需加快
数字经济从消费端向生产端延伸,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提质、提升竞争力的新动能。
然而,to C的逻辑和经验并不能原封不动照搬到to B领域。刘世锦分析,to C的交易对象是个人,个人可以自行做出交易决定,过程相对简单,当数字经济进入生产领域,to B的交易对象则是企业。“从to C到to B,是交易对象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的转变。”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不仅是制造业,各产业发展都要数字化,由此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非常之广,无疑是数字经济进入to B阶段不得不应对的挑战。例如,垃圾焚烧发电就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热值变化范围大,导致垃圾发电难以实现高度自动化。通过手动调节,无法将烟气排放、蒸汽流量等指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为解决垃圾发电厂的环保和发电效率两大难题,阿里云工业大脑AICS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学习历史数据、识别火焰形态信息、构建预测模型,可预测出垃圾焚烧炉内十多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并自动把控制指令下发到设备,实现了焚烧炉的自动运行。全国近30个城市的100座垃圾焚烧炉已经装上了阿里云工业大脑,通过AI技术使生活垃圾焚烧的环保指标更稳定,提升单位发电量,全年可多发3.6亿千瓦时绿电。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强调,当to B走向深入,数字科技企业要急实体企业所急、想实体企业所想。例如,对于一家亟待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而言,面临的难点和痛点在哪里,数字化是一次性改造还是循序渐进,最优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数字科技企业考虑。
数字企业拥抱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的改变,更包括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在樊纲看来,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
数字经济在to B领域结出累累硕果,但是在刘世锦看来,整体速度仍需持续加快。今年5月份,他在出席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的“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上提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激烈,中国在有些赛道上的优势已经明显减弱,对此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数实融合将会不分彼此
“我们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是中国的国运。”刘尚希说,我国快速转向数字化,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刘尚希认为,工业化和数字化是叠加形式,因此不能机械线性地认为只有完成工业化才能接着进行数字化,“如果跑完工业化这条道路再去换道,就来不及了。”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在to B领域的发力正反映出数实融合的方向。
2022年1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发布,明确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主线,并提出“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
“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的主导形态。”刘尚希说,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农业革命带来了农业文明,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文明,数字革命则带来了新的文明。他认为,传统的工业生产是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与此不同,数字经济呈现出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
樊纲表示,工业生产往往是大规模、标准化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形成“小而美”的竞争力。
数实融合实践,解决了一个个痛点难点,收获了一批颇具价值和影响力的成果,头部企业也正在用数字技术服务实体经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2022财年《致股东信》中说:“我们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越来越深地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当中,并努力成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
农业领域,数实融合从餐桌到土地的趋势明显,数字技术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新养料。在安徽砀山,砀山梨未来果园已有300余亩梨园基本实现数字化,控制中心24小时监控和分析果园的天气、湿度、土壤等外部环境状态。在广西灵山,当地政府携手阿里巴巴数字乡村共建菜鸟智能产地仓,通过数字化分选线检测果径、糖酸比等数据,将荔枝分为3~5个等级,平均收购价较以往提高了25%,灵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数实融合的另一个趋势是从大企业拓展到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工具的丰富便捷降低了数字化的门槛,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加速了数字化进程。借助低代码等普惠性数字技术,应用开发变得更简单、更敏捷,由此打通企业数字化“最后一公里”。
无锡普天铁心专注生产变压器铁芯,中国、老挝两国跨国铁路上的高铁变压器的铁心就产自这家企业。生产的最大技术难度在于降低能耗,而不同能耗之间的度量需要精确到0.01。为保证每一道工序的精度,普天铁心开发“智能协同”应用,让铁心生产过程在钉钉上实现在线监测。普天铁心副总经理吴娓娓介绍,在采用这套数字化方案后,订单交付效率提升了50%,工艺质量提升了73%,设备维护保养成本下降了80%。
黄益平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带来的变化概括为“三升三降”——可以扩大规模、提升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可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减少接触。
数字技术没有终点,数实融合永无止境。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告诉本报记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正在加速相融,未来所有行业发展都将受益于数字技术推动,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