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 融合创新进入关键期
摘要:“下一阶段,是‘5G+工业互联网’由浅入深的关键时期,5G全连接工厂和融合应用先导区是‘5G+工业互联网’发展由点到线及面的重要抓手。”
本报记者 | 王晓涛
“下一阶段,是‘5G+工业互联网’由浅入深的关键时期,5G全连接工厂和融合应用先导区是‘5G+工业互联网’发展由点到线及面的重要抓手。”日前,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演讲时提出了自己对“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判断。
王志勤在题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赋能千行百业》的演讲中表示,“5G+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在赋能产业升级中将发挥基础性、聚合性、融合性作用,为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供新的实现路径。从全球来看,5G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深度融合,正逐步从部分环节的散点式应用向全业务流程深化,“5G+超高清视频监控”、移动无人巡检等生产外围应用率先成熟,“5G+视觉检测”、AR/VR辅助装配等与生产业务融合应用开始小规模导入,基于低时延高可靠的控制类等应用尚处于储备阶段。她介绍,我国大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动5G在实体经济各领域各环节深化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效,在电子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十大重点行业,探索出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等20大典型应用场景,深刻变革人、机、料、法、环、测全要素,赋能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作用显著。
王志勤认为,5G标准持续演进,R15、R16、R17等版本梯次导入,不断从“能用”向“高效”转变,5G URLLC、5G+TSN等技术成熟,将进一步释放5G在工控领域的应用潜能。通过5G URLLC技术可以保证无线终端与基站之间通信的超可靠和低延迟,利用TSN技术可以满足5G承载网的高可靠、确定性需求,与URLLC形成确定性传输的技术接力。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例,将5G技术用于机器人工具切换、转台、转鼓等工业控制场景,将有效降低由于线缆拖拽/磨损等导致的停机时间,提高产线柔性、优化传统工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各方共同搭建“5G+TSN测试床”,加速推进工业应用端到端确定性通信服务技术方案落地。
王志勤分析,下一阶段,是“5G+工业互联网”由浅入深的关键时期。从企业来看,5G全连接工厂聚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以5G技术为牵引,将助力工厂实现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应用互操作,打造柔性产线,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为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新路径和新方法。从产业来看,融合应用先导区聚焦5G技术在产业聚集区的规模应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快5G网络建设和融合应用创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建设和商业模式,加速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目前,广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已经开展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
最后,王志勤指出,“5G+工业互联网”发展正由技术验证和场景适配走向规模化应用,处于承上启下、跨越拐点、决胜未来的关键时期。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战略导向,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全面升级优化“5G+工业互联网”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网络体系、应用体系、生态体系等体系,实现“5G+工业互联网”的全面升级。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