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2022-07-05 10:4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智能制造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产业生态的发展态势及发展模式,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图为在2021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展示的“汽车数字工厂”。本报记者王晓涛/摄

图为在2021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展示的“汽车数字工厂”。本报记者王晓涛/摄

本报记者 | 王晓涛

日前,2022阿里巴巴诸神之战“智能制造赛道”全球总决赛暨智能制造峰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峰会上,由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指导,阿里云创新中心、阿里云研究院、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创头条共同编写的《智能制造赛道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认为,面向新征程,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如今,各国纷纷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产业生态的发展态势及发展模式,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报告》从智能制造产业国内外现状与趋势、智能制造赛道分析、智能产业未来展望等角度出发,聚焦现阶段行业领域普遍关注的话题,分析解读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助推行业新发展。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国家及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鲁鹏代表编写单位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鲁鹏表示,预计未来几年智能制造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根据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中国的智能制造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报告》认为,随着跨国公司对智能制造加大投入,以及制造业智能化和服务化的升级,必然会推动制造业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变革,“智能+制造”将会成为制造业版图的重头戏,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鲁鹏介绍,很多国家已经进入工业4.0智能化时代,但是各国推动智能制造的方式并不相同:美国是三位一体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德国推出“工业4.0”的标准框架;中国在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总的来说,产业发展呈现出智能制造市场全球化、智能制造技术多元化、智能制造服务化的趋势。

根据《报告》,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迎来发展新机遇,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据统计,国内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26%左右,智能制造行业约占装备制造业的20%左右,未来将会提升至总产值的25%~30%。2015~2021年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增长,预计2022年将达到3.3万亿元。

鲁鹏表示,我国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15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从《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中国智能制造的政策数量每年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增加。”他说。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尤其是云基础体系的推进,推动了云智造的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是研发、生产和管理模式的转变。

鲁鹏认为,中国智能制造面临三大壁垒:一是技术壁垒,因为智能制造的涉及面广,很多技术落地还存在困难;二是资源壁垒,智能制造投入资源非常大,很多企业对更换供应商非常谨慎;三是人才壁垒,很多人工智能人才进入互联网大厂,很少进入制造企业,而且智能技术与制造产业的结合非常难。“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做了一个统计,我国智能制造人才的缺口大概是300万人,这个缺口预计到2025年将扩大至450万人。”他说。

《报告》指出,企业想要真正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缺乏战略性规划与思维、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高精尖复合人才占比低、同质化严重、资产利用率偏低、内外协同度不高,等等。这需要政府、市场、企业各方倾力协同去探索和改变,这些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此外,鲁鹏认为,智能制造也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之一,对于碳达峰碳中和来说,智能制造是一个必选项。

智能制造赛道分析

智能制造的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为智能制造企业,下游为需求方。

鲁鹏介绍,在上游,以智能制造比较有代表性的激光设备和传感器设备为例,目前的设备还是以国外技术为主导,但是随着技术突破,国内企业已经打破了外企的垄断,水平逐渐接近国外水平,所以国产替代有望很快实现,市场份额也有望进一步增长。

行业上游的软件行业,近几年国内一些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北京神舟航天软件等公司在国际市场异军突起。随着“两化融合”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一些研发设计类软件的市场规模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生产管控类软件国内厂商已经有了一些突破,涌现出了一些不错的企业,但主要份额还是被国外厂商所占有。

在中游,因为智能制造产业主要受硬件成本因素影响,所以在发展初期智能制造的毛利率并不高。但是,随着我国智能制造不断深入发展,智能制造渗透率将会提高,毛利率也会增长。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相关的经验得到积累,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也会增加。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智能制造市场可能是以提供解决方案为主要方式。

在下游,中国的制造业呈现出下游倒逼上游的趋势,对于汽车和3C电子来说,市场同质化程度比较高,下游客户反应情况比较快速,所以渗透率比较高。但是,金属冶炼的重工业渗透率还比较低,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重工业可能会是以后一个重要的增长空间。

在智能制造中国投融资市场,过去五年的投融资数量在大幅下降,但金额在增长。鲁鹏分析说:“可以判断资本开始向优秀的头部企业倾斜,从融资的整体来看,大多数融资都是相对靠前的,50%在A轮之前,所以投融资市场还是比较活跃的。”

智能制造的问题与实践

《报告》显示,我国智能制造在实践中存在四个问题:第一,制造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技术比较薄弱,所以大部分企业还是在试错阶段,研发投入产出比很难估计。第二,由于智能制造企业属于技术导向型企业,很难靠大量资金的投入最终取得市场份额,所以投资回收比较困难。第三,有的地方还没有设置产业监管门槛,所以有些“套壳”企业很难分辨。第四,智能制造的技术太先进、太广泛,所以技术运用有时候难以落地。

基于以上问题,《报告》指出,未来智能制造主要发展方向和路径为管理导向上要实现基础设施升级,技术导向上要创新技术设备、资源平台,业务导向上要促进产业生态不断融合。

《报告》专门介绍了阿里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案例,包括阿里云“汽车数字工厂”、浙江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前者是阿里与一汽共同打造的智能制造案例,把我国的汽车行业推向了云智能的时代;后者是阿里在浙江打造的“1+N”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经建成了10个垂直行业级平台,打造了20万人的物联网社区。

《报告》指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驱动下,传统制造业将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将呈现出柔性生产、工业互联、智能监管、智造服务等趋势。

智能制造产业未来展望

最后,展望智能制造产业的未来,鲁鹏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开展区域智造培优计划,助力产业智造升级。由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等培优项目,总结并推广有效经验模式;到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聚集科研及人才资源,逐步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再到引导区域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实施智能化升级。

第二,巩固智造基础支撑,做好智造新保障。健全完善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发展基础,以及加强资金、人才储备等要素支持,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发展构筑保障。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