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 降本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
摘要: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碳中和路线图非常明确,并将数字经济、新能源、创新等要素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柱。相关行业也意识到,数字化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工具,数字化转型加速。
王力安防/供图
俊 群 本报记者 | 王晓涛
今年1月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11项重点建设工程,并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等目标。
毫无疑问,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并引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同时,产业数字化赋能更广泛的生产生活领域,致力于减少现实能源消耗,是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使能者”。
在门锁领域中,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力安防”)作为全国安防门锁企业首家上市企业,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智能制造以机器操作代替传统手工生产,生产线由原来的28人减少到仅2人,产量提升20%以上。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应用数据群整合,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从而促进供需双方匹配“精准化”。
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
当前,一大批中小企业正在积极“拥抱”数字化。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一方面围绕业务架构,构建数字化工厂集成控制与服务应用平台,实现制造装备、生产线、车间、工厂的智能化改造。覆盖生产数据采集与监控、制造执行管理、工艺优化、多系统集成等业务场景,打造车间运营可视化平台。另一方面实现工艺、计划、物流、制造、质量、人员绩效和设备运营等多维数据存储与可视化、制造数字孪生和三维场景建模等功能。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充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
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数字经济已成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大主要经济形态,在培育新动能、探索供需对接新路径和助力产业链升级等方面,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是最好的例子,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以产业供应链为抓手,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牵引,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7年6月,罗红宇博士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团队创立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发展方向,通过工业大数据平台、供应链集成服务、数字化工厂建设三个维度,用数字技术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公司打造的“工业汇”工业大数据平台,提供产品展示、供需对接、战略寻源、数字展会等服务,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开放和共享,对产业需求的精准洞察和快速响应,为制造业企业实现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数据显示,平台已服务各类制造业企业129万家,214万名行业人员,工业产品近1000万项,平台月访问量突破2800万次,已成为智能制造领域领先的工业大数据平台。
数字化赋能行业碳中和
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有世界意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不仅在中央层面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各地方各部门更要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双碳”目标的提出将把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王力安防也将“双碳”目标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王力安防以“鼎新”带动“革故”,提高质量、效率效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数据显示,钢质门年产能突破600万樘,智能锁年产能突破300万套,王力四川智造基地木门年产能突破300万套。数字化也是促成“双碳”目标的“试验田”和“使能者”。
“做人讲诚信讲感恩、做事讲用心敬业讲工匠精神、做产品讲创新讲品质、做企业讲竞争力讲社会责任感。”王力安防董事长王跃斌称,他真正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王力安防通过优质绿色产品的让利补贴,拉动内需,用实实在在的优惠让利补贴为广大乡村用户提供绿色优质产品,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碳中和路线图非常明确,并将数字经济、新能源、创新等要素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柱。相关行业也意识到,数字化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工具,数字化转型加速。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数字化降低资源和消耗,将上中下游连接起来,产生规模经济价值。“双碳”目标将是未来数字化的新阵地,“双碳”催生多个重要应用场景,娱乐、家居、工厂等越来越多的数字碳中和场景逐渐浮现。要实现碳中和,单靠数字化转型是不行的,但离开数字化,碳中和实现也是不可能的。这将是一条“双碳”和数字化相辅相成的长远道路。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