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雷:粤港澳大湾区应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下功夫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丰富庞大的基础数据资源,有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信息企业,近几年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中国发展网讯 7月1日,中宏网主办“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以庆祝中国共产党101周年华诞暨香港回归25周年。会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中国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刘以雷提出四点建议,推动打造高度开放、深度创新的数字湾区。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精神,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引,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绩。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港澳居民来粤生活发展更加便利,民生领域市民待遇全面落实,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有效推进,“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规则有序衔接,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有效的拓展了港澳发展空间。数字化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约5.2万亿元,居全国第一。
刘以雷指出,在一如既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建设规划和总体部署之外,大湾区应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下功夫。目前国内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减弱,三重压力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减弱、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产能过剩等多重困难。当然,危机中同时也孕育着复苏良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向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协同,成为产业经济体系改革的核心驱动力和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也为企业家应对宏观经济下行提供了发展的良机和先机。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丰富庞大的基础数据资源,有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信息企业,近几年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深圳、广州位列一线数字经济城市,东莞、佛山位列二线,珠海、惠州、中山、江门位列三线,肇庆没有入围。从这个角度看,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但仍存在内部要素流通不畅、数字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重视。
一是建立有效的内部交流衔接机制。要立足于地区实际,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深化数字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在商事制度衔接、职业资格互认、标准对接等领域进行改革创新,打造高度开放、深度创新的数字湾区。
二是加强数字基建建设。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站、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边缘计算中心、超算中心多元协同发展。积极响应全国“东数西算”一体化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借助西部绿色能源,缓解算力紧张,提高算力使用效率。要加快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硬件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打造智能物流体系。
三是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要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先导,以服务先进制造业为引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推动香港、澳门金融要素加速流通,打造面向全球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四是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要打通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存在的数据孤岛,全面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推动政府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经济监测运行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创新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效能。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