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广州有信心为国家生物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2-06-16 10:14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在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召开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广州市大湾区办主任李海洲。

本报记者 | 皮泽红

在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召开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广州市大湾区办主任李海洲。

将生物医药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

本报记者:站在全国范围内看广州,您如何看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李海洲:生物医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兄弟城市都抱着积极的态度加大力度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广州正处于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和活力全球城市的重要时期,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在国家大战略中找动力,在国际产业分工和要素配置过程中找路径。

广州是最早发展的一批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之一,科教医疗资源丰富,拥有85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超过150万,集聚了全省绝大部分的高校、重点学科和科技人员。

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试验田”,近年来,广州市成功争取广州实验室、人类细胞谱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支出占比增幅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

此外,广州还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医药制造业基础扎实,医院、科研院所、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林立,岭南中医药历史悠久,创新药研发在国内处于前列,体外诊断、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动植物病原体检测等在全国也有一定优势。“十三五”以来加快布局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功引进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投产,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激励的城市。2020年度,广州市获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生物医药创新城市。

“十四五”时期,广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备难得机遇和良好基础。近期,广州市制定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实施《广州市关于加快推动医学检验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些列产业政策,立足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集聚发展,切实将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打造新兴支柱产业,率先建成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本报记者: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广州有哪些经验和优势?

李海洲:广州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篇布局,大力支持引进重大的技术、人才、项目,为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是持续优化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州市密集制定出台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若干规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体系不断优化,不断推进政策落实落细。目前,全市共培育了生物医药企业64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2021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速达8.7%,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速达22.0%。

二是汇聚产业链优势资源,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成立了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建立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医院+企业”对接机制,促成产、学、研、医交流合作。全市集聚了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3位院士。钟南山、王晓东、施一公、谢晓亮、王迎军等院士团队的项目纷纷落地。连续举办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官洲国际生物论坛等重大活动,打造享誉全球的产业品牌。

三是坚持原始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全力建设广州实验室、人类细胞谱系等重大创新载体,并先后成立了广东华南新药创新中心、广东省药品检验所药物安评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2021年,广州市共获得91个新药临床批件和2个新冠疫苗临床批件,约占全省48%,其中70个为一类新药。3个新药获批生产,其中包括突破性治疗品种。

四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服务保障水平。制定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政策措施,打造“一门式”政策兑现服务系统。全国首创“区块链+AI链”商事服务,实现开办企业“全天候、零见面、一天办、免费办”。精简审批流程,极大提升企业办事效率。获国务院批准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成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心,发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

扎实构建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本报记者: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如何体现广州担当?

李海洲: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其中,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全产业链合作发展,有利于发挥大湾区各城市的差异化优势,推进区域互补协同,面向国际吸引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技术加速集聚,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广州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基础雄厚,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广州将坚决扛起责任担当,与兄弟城市协力深化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贡献广州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重大合作载体提升。与澳门积极开展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产业化方面的合作。支持各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医疗健康产业实验区等重大合作载体提升能级。加快建设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国际马匹检测中心等合作平台。积极谋划在花都区、增城区、空港经济区建设国家级合作发展平台。

二是推进重大平台共建共享。联合港澳打造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加快广州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人类细胞谱系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设。支持达安基因、香雪制药、金域检验、凯普生物等我市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与港澳地区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领先的医学院校和科技园区等深入开展务实合作。

三是推进技术创新“换道超车”。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围绕生物医药特色领域设置专业学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基础研究团队。组织实施生物医药与健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领域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港澳科研力量牵头或参与承担科研计划项目,进一步强化未来技术先发优势。组织粤港澳大湾区(粤穗)开放基金,探索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融资试点。

本报记者:这次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您有何期待?

李海洲:今年是国家首次出台生物经济专项规划之年,第十四届大会再次在广州举办,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东、广州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举办第十四届大会的重要契机,向全世界展示了广州优越的城市发展环境、完备的生物产业配套体系、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临床资源,以及无处不在的国际合作商机。广州市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擦亮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品牌。广州将积极推动产业链上的每一位参与者结成产业共同体,扎实推进广州建成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创建生物经济先导区,为国家生物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