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再获丰收

2022-06-10 11:26 中国发展网 安然

摘要:6月7日清晨,一场盛大的收鱼活动在位于黄海深处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展开,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又获丰收。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梁玉鹏、记者安然报道 6月7日清晨,一场盛大的收鱼活动在位于黄海深处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展开,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又获丰收。

这是继去年“深蓝一号”网箱首次完成规模化收鱼以来的又一次全新突破,进一步检验了试验区养殖的技术路线、生产模型,标志着试验区海域实现规模养殖常态化、养殖品种多样化。

此次收鱼,同样标志着青岛西海岸新区联合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初步探索建成了试验区管理体系,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由实验阶段迈进生产阶段,将有效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创新发展,为新区实现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持。

深远海养殖,装备先行。

“试验区内,在实用性、高功效和智能化等方面,‘深蓝一号’网箱不断实现改造升级,先后新增生物量监测系统、优化养殖监控系统和远程信息传输系统,百余海里外的养殖情况,在陆地上就可以一键直观、直管、直达。”作为“深蓝一号”网箱的设计者之一,湛江湾实验室副主任严俊告诉记者,在硬件设施上,目前可以通过生物量监测系统在管控中心实现鱼类生活状态、进食情况、形状大小的实时监控,生产管理人员随时根据这些信息来观察并调整饲料的投喂情况。

“通过加装养殖光控、多参数传感器等设备,扩大了监控范围、提升了监测能力,实现了环境参数采集精准化、数字化,更精准掌握鱼类动态,为鱼儿的健康成长全方位保驾护航,极大提升了成鱼品质。”严俊说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深蓝一号”旁边不远处,一座试验区中央综合管理平台与黄色网箱遥遥相望。“试验区中央综合管理平台于2021年9月到位,在生产管控、生产生活保障、海上科学实验、数据监测、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红告诉记者,该平台的落成相当于在“深蓝一号”旁边新建了一座“岛”,以此为落点,后期可以在其周围建设更多网箱,多点成线、由点及面,不断扩大深远海养殖规模。

试验区位于黄海冷水团海域,最大的特点为拥有底层冷水资源,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适宜三文鱼等高附加值冷水鱼的生长,让中纬度地带温暖海域养殖冷水鱼成为可能,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

2021年,“深蓝一号”在试验区内收获15万尾三文鱼成鱼,单鱼平均重量超4千克,品质超过欧盟出口标准,标志着我国首次深远海规模化养殖三文鱼取得成功。

2021年12月,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又成功完成10万尾鱼苗从陆地向试验区的接力转运,成活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经过半年的精心喂养,三文鱼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又获成功,试验区海域实现了养殖常态化、品种多样化,进一步验证了试验区养殖的技术路线、生产模型。

“相比其他三文鱼生产大国,我们自己养殖三文鱼有几个优势:自产对内销售,物流成本比国外空运低,人工成本也低;相比从其他国家需要三四天才能运来的三文鱼,我们的三文鱼在新鲜程度上要好得多,全程冷链物流可以很好地保证品质;除了得益于冷水团,我们的海域冬天温度高,相比寒冷水域的国家,我们的三文鱼生长周期出鱼快;相比其他三文鱼生产大国在近岸峡湾养殖,我们选择在离岸120海里的深远海进行养殖,水质要好得多,鱼病会少很多,鱼的品质也好很多。”李红介绍。

记者了解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对试验区开发建设秉承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建设理念,探索建立政府监管、企业主导运营、专家参与指导的管理体系,并制定了“1个规划+4个办法”,即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渔业生产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管理办法、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办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控制管理办法,从发展布局、实施路径、保障举措、生态环保、日常作业、安全生产、质量管控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管理体系的出台,为推动试验区深远海养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撑,将有效推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的创新发展,打造渔业重点产业的聚集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渔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有力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未来,我们将整合现有船舶运营、海工装备、苗种繁育、海洋牧场、冷链仓储等产业资源,打造以大型智能化养殖装备为基础的现代化深远海养殖模式,发挥好试验区项目的创新引领作用。”山东海洋集团深远海项目专班人员说道。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