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现状
摘要:即便是拥有数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的优质文化资源,敦煌的产业化开发之路仍然任务艰巨,敦煌文化资源开发要立足于当前资源现状,以开发困境为突破口,分头、分类加快资源产业化开发。
刘青 熊雅
敦煌的文化产业发展有着深厚的先天优势,发展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数量丰富又独具风格、包罗万象,即便是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也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
从存在形式来看,敦煌的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物质文化资源”和“无形精神文化资源”,这两大类文化资源的涵盖范围及产业化开发情况如下:
敦煌的有形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含自然景观资源、石窟遗址资源、历史文物资源、现代文化设施四块,当前敦煌对于该类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包含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依托景区提供相关产品,如游览、讲解服务、交通服务、周边产品、影视拍摄基地;第二类是依托公共文化设施提供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第三类是研学项目、户外游等体验式文化活动;第四类是文化会展及赛事活动,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敦煌的无形精神文化资源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作/品牌资源、学术研究资源、风俗文化资源。当前敦煌对于该类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主要有四大方向:第一大类是文艺表演节目,主要有三部分别是《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第二大类是文创产品开发及文创IP授权;第三大类是影视作品及资源,如敦煌文化纪录片、动画片等;第四大类是学术研究、活动及线上学习资源,如敦煌学;第五大类是主题展览活动。如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
敦煌在对以上两大类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几个突出特点:第一,始终秉持保护是前提的原则,为此敦煌市近几年先后投入8亿多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第二,持续规范和优化资源管理模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敦煌文化研究院已经探索出了一整套科学保护、规范管理、创新利用的模式;第三,开发内容越来越强调创新性、体验性、个性化,户外游、研学项目、经典剧目正成为敦煌文旅的“新招牌”;第四,在资源开发中探索市场化运营道路,按“依法依规、政企分离、资产增值”的原则,鸣沙山•月牙泉、雅丹、玉门关、沙州夜市等市属景区经营权与2017年统一授权给敦煌文旅集团进行开发运营,标志着敦煌市市属景区经营权全部移交完毕,实现了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第五,注重外部合作交流与文化宣传,如在文物保护上,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推出“数字供养人”公益项目,参与者可线上捐助助力洞窟数字化工作。
即便是拥有数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的优质文化资源,敦煌的产业化开发之路仍然任务艰巨,当前的开发困境主要存在于以下四大方面:第一,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带来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间的冲突,敦煌本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更是加重了这种“冲突”;第二,目前无形精神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或存在创新度不高、难以突破同质化竞争局面的问题;第三,如何处理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创新性和规范性问题;第四,如何在文化资源产业化中平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敦煌研究院虽然被划分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允许从事经营活动,但相关政策支持、落实尚不明晰,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又要承担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经费缺口。因此,在这四大矛盾之下,即便有很深厚文化资源基础和盈利潜力,敦煌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中进度也十分缓慢。
未来敦煌文化资源开发要立足于当前资源现状,以开发困境为突破口,分头、分类加快资源产业化开发。首先,有形文化资源开发以“扩容、提质”为主。当前敦煌“有形物质文化资源”开发程度较高,要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加深与外部科技企业的合作,利用数字化技术以多种形式提升景区承载力,为“扩容”提供可能性,再从景区基础设施、游客食住行游购娱配套两大块加强敦煌景区整体服务接待能力,实现服务全面“提质”,缩小敦煌与东中部旅游城市之间的差距;其次,无形文化资源开发以“梳理、创新”为主。针对当前开发程度较低的无形文化资源要加强系统梳理,通过搭建“无形文化资源库”来完成进一步的分类、开发潜力分析及开发途径设计,打破以往简单复刻的初级文创开发。尤其是对于资源库中产业化开发潜力高的文化资源,要确立本阶段重点开发对象和非重点开发对象,设置阶段性的开发目标,集中力量开发重点IP。在开发模式上,可以通过自行开发和外部机构合作的开发模式来确保IP管理,借助外部团队在创新设计、专业支持及用户调研的优势来提升敦煌文化产品创新度、打造敦煌文化品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敦煌文化学院“敦煌文化产业格局构建和商业模式研究”课题组)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