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掇刀区推行数字化农机释放3.6万农民进城务工增收
摘要:以前,由于农机社会化服务覆盖率不高,小农户忙于种田事务,没有外出务工机会,经济收入有限。
今年夏收夏种,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罗咀村农民王小飞特别轻松,他给村里的创丰农机合作社打了几个电话,15亩地的油菜收割、机耕机整、机插秧就在一周内搞定了。6月1日,农事无忧的他又高高兴兴地来到位于荆门高新区的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班。除地里稳当的收成外,他每月还有5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在城里也买上了住房。像王小飞这样的城乡“两栖”农民,掇刀区已达3.6万人。
以前,由于农机社会化服务覆盖率不高,小农户忙于种田事务,没有外出务工机会,经济收入有限。掇刀区以解决“让种田更轻松、更简单”着手,全面提升全区农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2017年引进了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并投资500万元搭建了荆门掇刀农机信息共享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优化全区农机装备结构,扶持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网格化覆盖全区农户。目前,掇刀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
“今年的三夏环节雨水多,我们合作社抢抓农时,用20天就完成了4.3万亩托管土地的机械化收割(油菜和小麦)、机耕及机插秧任务,和以前没有信息平台的同期相比,工期缩减了15天左右。”荆门市掇刀区创丰农机合作社社长熊文华说,以前,农机合作社只能通过人工管理调度300多台农机具,人工核定农机作业量,费时费力不说,还效率低下,影响农忙时农机作业的进度。现在,熊文华每天站在农机数字化管理大屏前,对300多台农机的在线和离线情况看得一清二楚,还能精准调度每台农机,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闲置率,保障了合作社农机满负荷生产;除此之外,还能实时监测到各农机手现场的作业质量,确保农户满意度。聊起核实机手作业量时,熊文华以前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进行人工核实,现在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半小时就能调取到所有机手精确的作业面积,让农机手腾出更多时间作业增收。去年,创丰农机合作社社员丁洪云利用北斗智能化系统完成辖区内的作业订单核实结算后,还赴沙洋县等地跨区作业,一年作业面积7千多亩,年毛收入达30多万元。
据掇刀区农机局局长苏钊全介绍,像创丰农机合作社一样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区共有6家,目前已拖管服务全区20万亩农田。从耕、种、飞防、收、烘干及秸秆综合利用等环节,全程交由农机合作社代办,农户种田全程无忧,只需日常管一下水,在收获粮食时看一下产量。
该区农机信息共享服务中心还实现了农机购买、农机维修、作业订单、惠农政策实施等线上服务。以前农户申报农机购置补贴程序复杂,不仅让农户跑路多,且农机部门工作人员长期需奔走于乡户田间开展补贴机具真实性核实入工作。现在只需要农户将机具发票、照片、身份证等资料上传到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农机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化核机,几分钟就办理了农机购置补贴手续。
有先进农机装备为支撑,加上农机社会化托管服务的助力,农民种地愈发轻松,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走向了城里务工。据荆门市掇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规模企业员工缺口量大,全区有1.1万名青壮年劳力在区内企业就近就便就业,满足了企业用工;另有2.5万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就业,农民就业率达到82%。2021年,该区农村人均收入23260,居荆门市第一位。(廖亮 李德银 陈琳 苏清华)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