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能力再提升

2022-05-10 11:3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21年,中国境内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提升,贷款规模稳步增长;中国银行业整体在重点领域的风险持续得到控制,宏观杠杆率下降了约8个百分点,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继续大幅压减,不良资产处置成效明显,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状况趋于改善。”这是4月27日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所作的判断分析。

这份名为《踔厉奋发,共向未来:中国银行业2021年发展回顾及2022展望》的报告,以境内10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对标6家境外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分析了中国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状况、负债情况和资本实力,总结了各家境内外对标金融机构在2021年取得的成绩和未来提升的方向。

银行业盈利能力随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德勤中国银行业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郭新华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银行业克服疫情反复的影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发展质量方面继续砥砺前行。境内银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合计人民币15685亿元,整体增幅14.25%,境内银行拨备前利润整体呈向好趋势,总额合计29472亿元,同比增加1755亿元,整体增幅为6.33%。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盈利能力随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增长模式亦继续展现积极变化。”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副主管合伙人、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业务全国主管合伙人杨勃说:“国内多项政策引导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复苏,贷款投放和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推动了整体利息收入的增加,境内银行2021年营收增长平稳,合计46071亿元,整体增幅为8.75%。此外,各类资产管理需求上升,境内银行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理财、托管、投行等非传统中间业务的发展共同推动中间业务收入增加。就境外银行而言,其整体经营状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营收呈现宽幅震荡态势。在疫情新常态下,多家境外银行保持韧性,实现强势复苏。”

截至2021年末,中国境内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人民币288.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回落至个位数,金融体系内的资产扩张恢复到较低水平。此外,不良贷款余额人民币2.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3%,较2020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银行业为实体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有效的支持,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制造业中期贷款余额和科研技术贷款同比增长近30%,而绿色信贷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长率也分别达到21%和25%。

普惠金融贷款显著增长

报告指出,自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政策实施以来,普惠金融贷款显著增长,多措并举提质增效,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正面支持作用,更有助推动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普惠小微贷款进一步发挥“普”的特性,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国有贷户数增幅31%,超过年初设定的增长目标。其中,全国数量众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多以服务本地小微企业为经营定位,让普惠金融逐步走向“田间地头”,进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农村金融机构普惠金融贡献比例整体较高,也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助推自身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银行业通过践行普惠金融战略,建设人人享有、人人参与的金融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2021年,境内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提升,贷款规模稳步增长。相比而言,境外银行在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方面虽有下降,但降幅也较上年同比有所减缓。尽管国内经济总体持续恢复,但是复苏区域、行业不平衡问题仍较为显著,部分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承压,银行资产质量管控仍面临挑战。

2021年,境内银行严控增量风险,持续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对公贷款平均不良率2.02%,较年初下降了0.25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分布来看,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以及制造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平均不良率仍然较高。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业务全国副主管合伙人曾浩认为:“虽然房地产业不良率仍有较明显的增长,但是房地产泡沫化势头扭转,银行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回落,银行业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也进一步提高。同时,政府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立场以满足居民合理购房需求,陆续出台政策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在此定位下,商业银行将持续优化房地产金融业务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方向和重点,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转型发展。”

银行业在战略调整上呈现不同侧重

抓住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需要中国银行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业务模式转型的过程中探寻新的利润增长极,恰当处理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的关系以实现稳健可持续增长。同时,必须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要求全面融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服务主管合伙人刘绍伦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宏观经济“稳”字当头,科技产业、绿色产业、内需消费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得到积极推动落实。同时,银行业监管以稳定经济与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在健全监管体系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监管要求与标准的覆盖度与清晰度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各类银行业机构在战略调整上呈现出不同侧重,如在产业金融、养老金融、资产管理、数字化、客户经营等领域呈现不同发展趋势。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将继续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主基调,并以稳固支持宏观经济大盘为核心目标发展前行。

此外,农合机构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肩负着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的历史重任,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农合机构就其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已搭建出完整的公司治理框架体系,金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针对“三农”领域的风险管理能力不断迭代升级,使相关金融风险得到更加有效、精细的管控和处置。

德勤中国公司治理中心主管合伙人陈波分析道:“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已从强调治理制度和机制的健全性走向强调治理能力的系统性提升。我们建议银行保险机构应根据治理准则和评价办法相应修订公司章程,确保治理体系的合规性,提升董事、监事的履职能力,培育先进、强大的公司治理文化和评估机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董事、监事和高管有效履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风险监控和决策支持,不断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与效果。”

展望未来,在中国政治经济环境长期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积极应对气候风险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中国银行业在稳健经营、严控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实体经济传递金融服务力量。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和疫情反复的影响,带给本就脆弱的全球经济和中国的经济复苏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大压力,技术进步、监管政策变化持续冲击金融发展环境和市场竞争格局。中国银行业需凝心聚力应对挑战,汇聚发展共识,稳健提升价值。

(摘编自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发布的《踔厉奋发,共向未来:中国银行业2021年发展回顾及2022展望》)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