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新型工业化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摘要:动能转换的关键,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泰安将进一步强化“两高”项目清单化管理,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高效农业体系,努力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泰安路径”。
王 玉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尹明波
2022年是山东泰安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发挥工业“一业定乾坤”的作用,坚持高端化、数字化、零碳化,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全力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扭住工业这个重中之重,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实支撑。”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表示。
泰安嘉和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挖掘机制造搭上5G快车(司刚摄)
新旧动能转换汇聚强大发展合力
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泰安市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现代化强市建设的“主引擎”,高标准编制产业专项规划,打好政策“组合拳”,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产业、企业、项目梯次发展格局,汇聚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高质量发展要有高质量的产业,高质量产业要有高质量的项目。2021年,泰安65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674.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5.6%;实施市级重点项目208个,完成投资519.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6.7%。其中,15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23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9个项目入选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18个项目入选省补短板项目。今年,将全力抓好泰安数字鹰航空产业园等89个省级重点项目,泰山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一期等167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为泰安高质量发展铸就“钢筋铁骨”。
动能转换的关键,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泰安将进一步强化“两高”项目清单化管理,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高效农业体系,努力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泰安路径”。
吹响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冲锋号”
不久前,泰安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动员大会,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组建产业链(集群)工作专班,确定“441X”新型工业体系和13条重点产业链,加快编制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围绕打造产业链、激发发展活力,泰安将大力培植具有链主地位的领军企业,支持13条产业链延链补链扩链,集中更多的资源千方百计把本土企业做好,力争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发展磅礴动力。
泰安市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聚力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提升发展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四大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着力培育一批500亿级、1000亿级产业集群。泰安已成功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5家、居全省第4位,跻身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20强城市第14位;全市“四新”经济加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明显提高,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去年,泰安获批2021年全国唯一一家(全国第二家)“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22家,有8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36个项目被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泰安路德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普瑞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上榜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5G时代的到来为泰安经济转型和新型工业化注入了强劲动力源。今年,泰安市将重点推进产业园区5G深度覆盖,5G基站建设持续加码,总量将达到1万个,而且正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
围绕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泰安市重点抓好项目谋划推进和精准招商,今年将推行“智能化技改”“技改+”工程,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500个。在招商引资上,实行“一把手项目工程”,绘制产业链图谱,瞄准产业链空白点抓招商,对特色金属材料、输变电装备及电线电缆、矿山装备及工程机械、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业,围绕做大产业集群引进相关项目;对汽车及零部件、高端化工、新能源等产业,聚焦薄弱环节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同时,抢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机遇,以泰山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为平台,以新闻出版小镇项目为主体,打造出版印刷全产业链集群,向千亿级规模迈进。
聚焦营商环境“头号工程”厚植发展沃土
“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大的竞争力、生产力。”杨洪涛直言,泰安将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决心,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推动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
营商环境的“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托底。泰安市深入创建“泰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在全省首创重大项目“绿卡”制度,立足企业准入准营创新推出企业开办“1545”服务模式,带动全市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作为山东实施“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城市,泰安牵头制定的《“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工作指引》被作为全省改革标准,泰安市政务服务“好差评”改革也被列为国家级试点。目前,泰安市“跨域通办”合作范围覆盖至全国277个地区,创新建立了“信易批”信用审批模式,既实现各项审批合法合规,又实现高效快捷服务。
通过推行并联审批、分段审批、联合验收、低风险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手段,泰安市积极帮助企业群众疏堵点、解难题。该市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项目、资金、人员、资源“四集中”,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并以企业群众高频常办事项为切入点,搭建起“泰好办”互联网端、移动端、自助终端“三端融合”服务模式,458台“泰好办”自助服务终端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站点,形成10分钟自助服务圈。
为了让“人才第一资源”释放活力,泰安市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助推产业链,推出人才政策“金十条”,2021年兑现各类奖励补助资金6430万元,全市累计兑现3亿元。泰安市还进一步健全优质高效人才服务体系,畅通绿色通道,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实现“让人才留下来”。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泰安市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推行“无感审批”,不断提升“泰好办”政务服务品牌。与此同时,深化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打响“登高望远、选择泰安”品牌。
有理由相信,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全面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省会经济圈一体化、济泰同城化的深入推进,泰安的先天禀赋和后天优势将日益凸显,新旧动能转换强劲势能日益积聚,泰安市将迎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质量发展黄金期、跨越赶超窗口期。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