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首钢产业转型:从“火”到“冰”的重生

2022-03-19 13:4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并非“平地起高楼”。首钢园区的成功转型集合了天时地利,更少不了无数人的推动与支持。

 首钢园区景观。新华社

首钢园区景观。新华社

本报见习记者 | 甄敬怡

北京冬奥会带“火”了首钢滑雪大跳台。“(大跳台)旁边的4个‘大烟囱’,让大跳台充满了一种酷炫的气氛,而这正是滑雪大跳台需要的气场。”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赛后曾惊喜地说。“大烟囱”是老首钢废弃的冷却塔,与雪白的赛道、五彩的会徽相互辉映。由老工业厂区摇身一变为赛事胜地,本届冬奥会上,首钢向世界展示了它的华丽转身。

12年前,2010年12月16日上午10时至21日下午6时,历时128小时,1号高炉全面熄灭,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短短10余年,首钢老厂区何以完成产业转型,实现由“火”到“冰”的重生?日前,本报记者走进首钢园区,探究背后的转型历史与发展逻辑。

转身

“山”到“海”的搬迁之旅

“首钢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的源头,还要追溯到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本报记者采访伊始,首建投产业部副部长吴鑫用故事引入首钢的转型发展之路,“一场世界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钢铁大搬迁,真正拉开了首钢绿色转型的大幕。”

彼时,地处石景山区的首钢“十里钢城”是中国工业时代最重要的钢铁中心。2001年7月13日晚,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赢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为了首都的蓝天白云,首钢踏上了从“山”到“海”的搬迁调整之旅。

2005年2月1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明确提出“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将首钢800万吨产能搬迁至渤海之滨的曹妃甸,这是一场世界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性搬迁调整,首钢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搬迁不仅是服务北京夏奥会的要求,也是首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吴鑫说。

“不管是从发展空间、运输成本还是厂区规划,在搬迁后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吴鑫举例分析,首钢老厂区建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首钢快速发展,1994年钢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从那时起,资源和环境约束愈发明显,其发展空间逐渐受限。而首钢搬迁后,港口生产线、发电厂、淡水生产设备等全部一体性规划,整个钢铁厂在功能序、空间序、时间序等方面均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采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发展空间由10平方公里左右提升至30平方公里。

2010年12月,拥有91年历史的首钢北京石景山区钢铁主流程实现安全停产、经济停产、稳定停产。对首钢园区而言,这是结束,亦是开始。吴鑫介绍:“在彻底停产之前,北京市领导、首钢集团领导都在思考如何为首钢老厂区做新规划。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如此庞大首钢园区,发展方向该向何处?如何处置园内丰厚的工业遗产资源?园区转型后又该如何继续保持地方的经济活力、社会活力、产业生态?”

复兴

“火”到“冰”的涅槃重生

“首钢搬迁转型因夏奥会而起,而旧园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则离不开冬奥会的契机。可以说,首钢与奥运有着不解之缘。”吴鑫感叹。

工业遗产如何通过保护再利用延续生命、焕发新生机,如何更好地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城市复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难题。首钢园区的新生,不仅是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更为老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北京冬奥组委的入驻,使园区的建设和产业规划围绕着冬奥展开,科技冬奥、智慧园区项目的落地,‘体育+’和‘科技+’产业发展路径的确立,不断推动着首钢园区的新产业集聚与新产业孵化。”吴鑫介绍说,首钢园区在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紧跟全球科技前沿,设立了中关村首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自动驾驶服务示范区等。

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有机结合冬奥元素,首钢园区北区实现了“火”到“冰”的华丽蜕变,昔日的料仓、精煤车间、转运站、车站用房等陆续改造成为办公空间、现代化体育设施、酒店的载体——曾经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既可用于现代化办公,又保留了浓浓的工业遗迹风格;滑雪大跳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场地,为圆满落幕的冬奥会提供高质量训练保障和高水平赛事支撑,也因各国选手屡创佳绩而熠熠生辉;由原发电厂改建而成的香格里拉酒店,将现代设计美学和绿色可持续理念结合,实现了工业文化与体验文化的铸融,玻璃材质的楼体外墙仿若一件透明的羽衣包裹着原始建筑结构,大量绿植点缀其间,与自然光线交相辉映,已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新发展空间的创新开辟,不仅让园区实现转型发展,还为城市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可持续·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赛前)》中提到,首钢园区正成为一个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奥运历史贡献一个奥运与城市可持续、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在‘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的目标带动下,首钢将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与冬奥会筹办、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紧密结合,并进一步与城市融合互动,致力构造一个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新城市空间。”吴鑫说。

位于石景山下、永定河畔,内含秀池和群明湖,具有天然山水优势的园区正在绿色生态发展规划下焕发更美神采。“首钢园区发展了国内首个C40正气候项目,并传承山—水—工业特色景观体系,串接支撑永定河生态带,将生态建设融入北京西部生态圈与城市生态构架之中,获得了多项国际建筑环境大奖,成为城市生态复兴的典范。”首建投规划设计部部长助理周婷介绍说。

笃行

政府与企业的合力推进

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并非“平地起高楼”。首钢园区的成功转型集合了天时地利,更少不了无数人的推动与支持。

“首钢园区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并非不可复制。北京冬奥会的机遇确实千载难逢,但转型成功的根本因素还在于新的发展模式,即政府与企业的通力合作。”吴鑫介绍,“比方说,老厂区的转型发展难以绕开的‘坎儿’之一,是建筑物确权问题。工业用地如何变成商业用地,这需要政府的协调推动。而在2014年政策出台之前,其实并不具备相关发展条件。”

难题的攻克有赖于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提出支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201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打通了老厂区老厂房发展服务业的土地问题政策通道。北京市抢抓机遇,当年即出台《关于推进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供地方式、土地收益分配原则,破解多年制约转型的土地难题。2019年,北京市印发《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先后制定了首钢权属用地土地收益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除了政策的“保驾护航”,北京市还形成了共促老工业区转型的统筹协调机制,在“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区企合作”的工作机制下,合力推进产业转型、共同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2013年3月,北京市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协调新首钢地区的开发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工作。石景山区与首钢集团还建立了区企高层对接机制,定期开会对接研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走在首钢园区中曾发出赞叹:“工业旧址上建起标志性建筑,理念在全世界都可以说是领先的,作出了一个极佳的示范。”北京冬奥会虽已落幕,但首钢探索出的这条高质量发展城市复兴新路径,对世界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对中国城镇化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