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开放“出圈” 自贸长沙片区拥抱世界

2022-02-15 10:0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2021年12月,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来到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考察,她强调,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是打造“三个高地”中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载体,肩负“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大使命,分量重、期望高、压力大,须倍加珍惜、拼搏奋进。

肖建花

作为中部省份,湖南不沿海,不靠边。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同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为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打通了瓶颈,补齐了短板。

2020年9月24日,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揭牌成立,一个全新的自贸长沙由此开启。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扬帆起航。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党群工作局/供图

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扬帆起航。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党群工作局/供图 

2021年12月,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来到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考察,她强调,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是打造“三个高地”中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载体,肩负“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大使命,分量重、期望高、压力大,须倍加珍惜、拼搏奋进。吴桂英要求,坚定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踏着强省会战略的强劲鼓点,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度和全球影响力。

自贸落地,长沙开放大潮翻涌;湘江向海,虽处内陆,心系全球。

制造出海

2022年1月6日,一台开挖直径为7.6米的岩石隧道掘进机,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下线,即将出口斯里兰卡。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直径双护盾岩石掘进机首次出口南亚市场,也是位于长沙片区长沙经开区块的铁建重工2022年出口首单。

2021年,长沙首开中欧班列湖南自贸专列,中欧班列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从原来的313分钟压缩至16分钟,全年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1000列,其中,为了服务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蓝思科技等制造企业的进出口需求,长沙开行制造业专列近80列,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成为长沙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当下,长沙产品依旧热卖全球,只是由生活用品变为更具科技含量的高端机械装备。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面积79.98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其任务重点突出临空经济,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

长沙有着“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四家企业,跻身全球行业的五十强。这么多行业领军企业集中于一城,这种情形在全球也不多见。

为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长沙片区先行先试,切实助力长沙高端制造业做大做强。

长沙片区探索制定二手工程机械行业标准体系、率先试点二手工程机械设备出口退税新规则,填补行业规则空白;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发展,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装备、机械、汽车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建立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对企业尚未注册成为知识产权的数字化成果进行保护。

长沙片区建立稳定快速的国际空运通道,新开通长沙至布鲁塞尔等6条国际货运航线,率先中部地区开通至东欧的全货机航班,累计开通或复飞国际货运航点15个。2021年1~11月,黄花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8.63万吨,同比增长30.3%。

长沙片区建立“邮快跨”集约发展新模式,在同一运营主体同一场地内真正实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种业务24小时全天候、一站式通关,平均每票货物包裹从上线到放行耗时仅20秒,效率提升3.1倍,日均处理能力提升6倍,通关时间压缩50%,出口业务量提升20%。

菜鸟国际、中外运与湖南邮政合作开通了长沙至莫斯科定期航线,标志着“邮快跨业务”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随着长沙至纽约、洛杉矶、大阪、阿姆斯特丹等更多航线的开行,利用“邮快跨业务”开展进出口的企业迅速增多,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增长。

长沙片区解决“四大难题”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方案,培育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140个,智能制造企业对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85%。形成中非经贸“政研商”一体化推进体系,通过“地方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运营、中非研究会支持、市场主体孵化”模式,加速全国对非合作资源向湖南聚集。同时推进黄花综保区与黄花机场区港联动,实现区港之间货物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长沙率先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信息化项目,实现长沙水运、铁路、航空口岸作业区信息互联互通;打通综保区与机场的物理空间与数据通道,通关效率大幅提升。2021年1~11月,长沙片区完成进出口额804.2亿元,同比增长29.55%;实际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同比增长74.48%;新设企业数5439家,其中新设外资企业49家,新增金融机构26家。

对非先行

卢旺达干辣椒、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赞比亚蜂蜜、肯尼亚红茶、南非红酒……这些原本湖南人印象中非常遥远的特产,如今已在长沙寻常可得。

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核心”,湖南高桥大市场已引入100多个非洲品牌产品,形成了咖啡、可可、腰果、夏威夷果、芝麻、干辣椒等6条进口产业链和小五金、小农机、家用医疗器械、日用品等4条出口产业链。

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时代赋予长沙片区的历史使命。

2021年,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成功举办,累计交易金额229亿元。2021年,长沙对非进出口为13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达80%。

广袤的非洲大陆,有着富饶的物产,其产品与湖南有着极大的互补性,贸易的前景广阔。但非洲国家普遍贫穷,外汇储备(美元)不足,极大遏制了中非贸易的深度发展。

怎么打破这个瓶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了探索发展易货贸易的重要课题。

“南非红西柚汁肉饱满,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南非Takela集团正在承接政府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对建材有强烈需求。双方一拍即合。”长沙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9月,首批5条来自南非的红西柚货柜抵达上海洋山港并完成清关。这标志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单易货贸易顺利完成。南非Takela集团用红西柚等货物,交换湖南的建材、小商品等,双方签订了400万美元的易货贸易合同。

易货贸易好处多多——中非可互通有无,丰富贸易模式;企业扩展了新客户,开拓了新市场;企业节省了外汇支出,盘活了资产和资金。

这只是长沙片区以创新手段,深化拓展中非贸易的一个侧面,为了建设好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湖南编制了先行区发展规划,明确了“一核心、三片区、五大功能聚集区”布局,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扩大对非服装、医疗器械、二手车、二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

长沙片区还率先全国构建中非经贸“政研商”一体化闭环发展体系;构建中非易货贸易管理机制,持续推进中非AEO互认,中非易货贸易首单试单圆满完成;签订《中卢经济技术合作协定》,首批卢旺达干辣椒入境上市。

长沙加速打造对非合作“五大中心”,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已取得实质进展。非洲咖啡、坚果、可可交易中心自2020年落地湖南高桥大市场以来,实现交易额约40亿元,正在谋划建设辣椒、芝麻、花生、大豆等其他10余个非洲产品交易中心。马达加斯加羊肉、肯尼亚驴肉和鳀鱼等产品已启动准入申报工作。

湖南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稳步建设,对非物流通道加快拓展。首列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已于2021年9月15日启运并成功抵达了肯尼亚蒙巴萨港,湖南腹地到非洲东部港口的全程运输时间缩短10天左右。

明代,郑和的船队曾经远航到非洲,运去了中国生产的丝绸和陶瓷,运回非洲的特色物产。而今,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继续加快对非开放脚步,对非贸易正在向着千亿级规模铿锵前行。

开放大潮

探路、引领、突围,是长沙片区肩负的重要使命,长沙片区相关负责人说:“自贸区是国家的试验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是首创性的探索。”这一清晰定位,体现的正是承担国家责任的“长沙担当”。

一年多来,长沙片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113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3.81%,309项落实举措,实施率达95.79%。形成34项制度创新成果,26项入选省自贸办案例汇编,占全省改革案例的一半以上。“邮快跨”集约发展新模式在《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上进行专题刊发,是湖南首个国家级制度创新案例。在投资贸易便利、金融领域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等多个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出台自贸人才政策45条,3.2万人通过新政落户,海外人才创业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推出25项极简审批事项和80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并结合“证照分离”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开放与创新,如同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在长沙片区不断推进,打造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长沙片区建立长沙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创新建设芙蓉标准化小镇,吸引51家国内外标准化服务机构落地,助力中国标准“走出去”;探索会展服务集成创新“长沙样板”,成功举办全球唯一30万㎡综合性工程机械行业展会,交易额突破400亿元;2021年10月,博鳌亚洲论坛经安论坛自贸分论坛在长沙片区成功举办。

长沙片区探索实行鲜活海产品混合规格进口监管创新模式,不再在货源地按照传统模式由国外供应商对鲜活海产品个头进行精细分拣分级处理包装,而是将海产品混合包装后直运长沙分拣,有效防止疫情输入风险、海产品从打捞到国内餐桌最快只需48小时、企业采购成本降低约7%、单一产品关联产业可增加100人就业。自贸政策形成的磁场,吸引企业和项目不断在片区落地。

湖南自贸区获批以来,长沙片区累计签约项目95个,总投资1914.05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16个。通过北京、上海、深圳推介会等系列招商活动,相继引进怡亚通供应链中南地区区域总部、广汽菲克品牌振兴项目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中非国际经贸总部基地、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5个省级功能平台挂牌成立。三一智联重卡、奥凯航空后勤运营基地、隆平生物种业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

更关键的是,随着自贸落地,长沙的城市气质、开放格局正在提升。

在长沙,更方便地能选购来自全球的产品,尽管有疫情影响,但是到长沙留学工作的外国人还是越来越多。长沙的市容市貌更具国际化气度,更加精致精美,市民更加文明开放,对接粤港澳,阔步“走出去”,不靠海不沿边的长沙,正在放眼全世界。

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平台,而是代表着一种开放的精神,国际化的视野。

长沙向海,拥抱世界。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