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国际合作的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幸福之城,中新天津生态城2022年工作会议召开
摘要:会议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打造“津滨”“双城”双城发展格局启动之年。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王敏 记者朱波报道 1月28日,中新天津生态城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会议对生态城2021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形势、谋划发展,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
会议由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王国良作工作报告,生态城经济局、社会局、滨旅控股公司分别做表态发言。会议通过视频回顾了2021年生态城各项工作的精彩瞬间,并对2021年度生态城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以及“最美基层奋斗者”给予表彰,激发生态城全体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热情,推动生态城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打造“津滨”“双城”双城发展格局启动之年。生态城全面实施“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主导产业实现集群发展。2021年,生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全年累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500余个,智能科技、文化旅游和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上下游资源加速聚合。智能科技产业聚焦实体,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吸引近10家配套项目落户,华峰测控作为全市首个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生产基地全面量产,华慧芯二期光电子芯片产业化项目实现国产化替代。文化旅游产业塑造品牌,获批全市首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占全市60%;成功举办亚洲品牌论坛、首届全域旅游休闲节,成立天津海洋文旅产业(人才)联盟,占地2100亩的滨海新区文化旅游度假区即将启动建设,方特水世界、熊出没酒店开业运营,全年综合游客接待量突破700万人次。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杰科生物获批新冠抗体等3个国家临床批件,丹娜生物1万平方米的新厂房投入使用,海河凯莱英生物医药母基金持续发挥产业培育和社会资本撬动作用。
城市开发建设全面推进。2021年先后有609个项目启动建设,合作区逐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圈,北部产业区成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新引擎,渔港片区建成全市最大的冷冻品交易集散地,临海新城初步展现出完整立体的城市形象。全力推动中央环保督察、渤海攻坚战等涉海工程建设,守护蓝色海湾。
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提升。深入推进生态城市指标体系2.0升级版,发布首个《生态城市白皮书》,累计绿化超过1000万平米,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出台绿色建筑容积率奖励政策,完成全市首单绿色建筑性能保险,推出全市首座实用型零能耗智慧建筑,绿建总面积超过2000万平米。出台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创建50个“无废细胞”、30个示范小区。坚持铁腕治污,创新帮扶式环境执法模式,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超过76%,排名全市第一。
智慧城市展现示范效应。坚持应用至上,推出了智慧社区、智慧工地、“银发”智能平台等6项智慧应用。京津冀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获得批复,大数据研究院、数字安全研究院加快组建,搭建起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四梁八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将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作为典型案例纳入国际标准。
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提升。 坚持品牌化、集团化办学,深化与南开中学合作,推动滨海小外新增3个学部,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枫叶国际学校开学招生,在校在园学生突破2.8万人,教育结构、质量和层次全面提升。天津大学新城医院开诊运营,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滨海院区加快建设。季景天地商业综合体、爱琴海购物公园建成开业,群众多层次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改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自贸联动创新区正式揭牌,生态城加入天津市自贸大家庭。在全市率先推行“一套材料审批”模式,上线“智慧企业服务平台”,优化“管家+专家”式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20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不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构建“人才+产业”政策体系,全年新增就业1.3万人,产城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新合作结出丰硕成果。中新双方共同制定了中长期土地开发计划,推进未来十年稳定有序、可持续开发。发挥生态城国际商业联盟平台作用,吸引外资企业落户,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往来。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署“全域花园城市”备忘录,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全域花园城市。中新双方在规划、水务、CIM平台、无废城市等方面持续开展合作。
党的建设持续走向深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立党建联盟、园区理事会、共同缔造文明实践站,圆满完成19个社区“两委”换届。坚持不懈正风肃纪,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圆满完成驻村帮扶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会议强调,202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生态城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新区“五大战略”“四大工程”,加快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国际合作的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和幸福之城。
2022年,生态城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全面推动各项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主导产业体系。坚守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推动项目导入方式由“政策吸引”向“生态吸附”转变、产业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跃升,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是建设人居环境示范样板。全年谋划实施606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加快智慧能源小镇建设;完善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建设路桥、照明、管网等基础设施智慧管理系统;全面总结“无废城市”建设成果,形成能复制、可实施的生态城方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城市精细管理。
三是建设全域智慧城市标杆。制定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运营规范,挂牌运营大数据研究院、数字安全研究院,抢占数字经济产业链制高点;精心打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停车等场景,逐步将智慧小区建设成果延伸到社区、片区和全域。建立智慧城市指标评价模型,持续拓展CIM平台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四是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确保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让学位供给匹配人口导入需求;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确保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按期开业;加快建设宝龙亚朵酒店、季景格林酒店,推动彩虹欢乐城和第四社区中心开业,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五是持续激发改革创新动能。利用自贸联动创新区政策机遇,率先开展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打造现代化社区治理“新样本”;继续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提升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是推动中新合作与时俱进。联合打造“全域花园城市”;
充分发挥新加坡中心作用,加大对新加坡等国家在贸易、医疗、教育、旅游等优质产业导入力度;利用自贸联动创新区和RCEP政策机遇,发展出口电商等数字贸易新业态,搭建面向东盟的综合贸易投资服务平台;继续深度参与ISO国际标准编制,为国际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生态城方案。
七是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树牢底线思维,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创新城市风险评估模式,建立各行业风险辨识标准和分级管控清单。搭建智慧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八是持续推动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完善民生“红网格”、升级“政企下午茶”,深化区域党建联盟、园区理事会和共同缔造工作机制,以红色力量引领基层治理。着力培育一批“两新”组织、“党建+产业链”、“党建+互联网”示范点,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讲担当、促作为、抓落实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