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大“科创金融”?合并后的上海科创集团将有“大动作”
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背景下,“科创金融”成为重要交汇点。上海科创集团与浦东科创集团组建成新上海科创集团,管理规模达1200亿元,培育科创板上市企业54家,是上海科创金融生态建设的主力军。
上海科创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傅红岩表示,伴随着中国创业投资生态从无到有,上海科创集团始终坚守硬科技投资。科创板的推出带来了“及时雨”,也证明了国有创投投资布局的眼光。未来上海科创集团将发力市场化母基金,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力量,搭建科创金融生态,进行市场化机制改革创新,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培养专业化投资团队,进一步释放国资活力和动力,助力实现科技强国。
架起“科创金融”流通桥梁
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已有30年,创业投资生态也逐渐建成并丰富。作为行业发展见证人和建设者,上海科创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傅红岩感慨道,中国创投生态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募投管退”环节加速流通,创投资金体系越来越活跃,市场投资主体和创新主体不断涌现。
对于上海科创集团而言,科创板的推出带来了希望和激励。那些尚未盈利、长期投资的硬科技企业通过上市、再融资等方式获得补血机会,陪伴企业长达数十年的国资也获得退出之门。
截至当前,重组合并后的新上海科创集团资本管理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累计直接投资项目超过360家,参股创投基金超过160家,参股基金投资项目超过1800家,培育科创板上市企业54家,包括中芯国际、中微公司、芯原微、安路科技、翱捷科技、泰坦科技等科创板标杆企业。
“当前芯片半导体投资尤为火热,资金涌向芯片赛道,终归利于行业发展。”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上海科创集团牵头组建并管理)总经理陈刚表示,芯片半导体曾在2004年至2014年间“很冷”,不受资本追捧,行业发展也缓慢,国资在冷板凳上长期坚守很是艰辛。科创板为投资资金提供退出渠道,形成良性循环。
调动国资力量精心培育
刚刚登陆科创板的南模生物,是上海科创集团坚守“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理念的典型案例,集团早在2001年对南模生物进行投资,至今仍是其背后第一大机构股东。20年陪伴过程中,集团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全方位的助力支持。
据介绍,投资南模生物后,集团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为其导入资源和提供增值服务。在南模生物的模式动物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后,集团积极为其引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和新投资方,助力形成产业链间的良性互动。南模生物科创板上市前,集团深度参与上市方案设计,从国资确权、专利技术归属、券商推荐、辅导备案到过会注册阶段提供全程支持,助力其不断成长为具有上市潜力的优质公司,并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除了股权投资,上海科创集团形成了“投贷孵保引合”一体化业务发展模式(“投”是指投资,“贷”是指贷款,“孵”是指孵化,“保”是指担保,“引”是引进人才、资金、技术,“合”是合资、合作、合营),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运用金融产品进行精准扶持,依托物业空间进行投孵联动与投招联动,旨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科创金融服务。
国资要发挥好自身热量,需要成体系的“打法”。为了进一步增强国有创投资源的集中度,2021年12月2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市区两级资源,将上海科创集团与浦东科创集团进行联合重组,组建成新上海科创集团,构建市区联动、重塑生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上海创投新版图。
如何理解重组后新版图的含义?傅红岩认为,发挥市区联动功能,实现共享互动,发挥资源优势;围绕“重塑生态”调整今后主攻方向,坚守国资投资阵地;把握浦东前沿优势,借助市科创平台优势,补齐招商引资短板;关注两家投资项目特色,发挥“海望资本”赛道优势,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据悉,重组后的上海科创集团将整体打造 “一体两翼” 的业务发展新格局。“一体”指的是,以产业投资为主体,打造集天使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母基金、S基金、美元基金于一体的科创基金群 ,聚焦硬科技产业,按“产业×地域”模式,从上海向全国矩阵式发展。“两翼”指的是,以科技金融和创新综合体 为两翼,构建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投资、贷款、担保联动发展的投资生态圈。
“资本+机制+人才”壮大能量
科创金融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交汇点,上海科创集团将进一步做大科创金融,努力成为创新的发动机、创业的孵化器、科创金融生态的建设者,甚至是生态链、生态圈的链长和圈长。
上海科创集团承担政府功能,又要参与市场竞争。如何释放国资活力?上海科创集团下一个重大动作就是积极推动实施市场化改革,加快市场化投资平台的做大做强,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动力。上海科创集团提出“2+2”生态战略,提高上海科创和浦东科创合并效率,并重点推出海兴资本和海望资本。作为市场化机制创新载体,海望资本已“先行一步”,短短一年内已成功发起组建7家基金。
“上海科创集团承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坚持投资硬科技赛道的基因,发挥市场敏感性,做政府没法做、市场没能力做的事情。”据傅红岩透露,资本无法做“无米之炊”,提升产业集聚度还是要做大盘子、做大平台、做大生态圈,上海科创集团将来要发起组建体现上海能级和水平的市场化母基金,基于对政府战略布局和产业生态深刻的理解,通过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培育搭建产业生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释放科技生产力。
结合国资“高信任度”“资金量大”等特点,傅红岩还总结出“微笑曲线”投资策略,致力于创新生态培育和产业能级提升。我国早期阶段投资制度还不够健全,市场投资人理性决策有限;在偏后期阶段,企业发展有整合重组需求。因此,国资可以在这两端发挥独特力量,弥补市场不足。
傅红岩强调,上海科创集团肩负国家战略,“咬定”硬科技投资,瞄准产业链的最上游、价值链的最顶端、技术体系的最底层,发挥投招联动优势,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上海先导及重点产业的集聚度。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上海科创集团立足点要更大更高,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进而引领辐射全国。
在引进人才方面,傅红岩认为优秀的投资人必定“身经百战”,对产业、项目的敏锐度也是基于其在投资一线的长期积累。上海科创集团将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打通职业上升通道,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塑造企业文化,造就一批真正能在市场上打胜仗的人才。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