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建设生态园区 助力美丽中国

2022-01-18 11:5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工业园区 产城融合

摘要: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模式充分体现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的思想,预示着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作者美好的期望。

谷亚光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让余村由一个矿产开路的污染源变成了农旅融合的生态村。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各省各市都在扭转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美丽中国徐徐展现出迷人景色。幽静乡村让人记住乡愁,城市文明尽显科技之光,工业园区也彻底改变了以往“污浊、嘈杂”的印象,再也看不到冒着浓烟的烟囱、流着污水的管道、垃圾成堆的处理站。映入眼帘的是片片绿植、整洁厂房、清新的空气,到处体现着生态美。人们都很好奇,工业园区的生产方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近日,阅读《我国生态工业园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一书后,解开了心中的种种疑问,该书构建的循环经济合力模型展现的生态文明理念、循环利用方式和发展策略体系令人豁然开朗,倍感欣喜,遂记录点滴。

《我国生态工业园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章27万余字,详细阐述了以循环经济发展为核心、环境精细化管理、园区创新网络、开放合作和产城融合为支撑的循环经济合力模型。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始于2001年的贵港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区,基本思路是通过延长产业链,建立产业共生体系,在园区形成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吃干榨尽”,减少污染排放,提高产出效率。书中详细描绘了单核共生、多核共生和嵌套共生等模式,理论虽抽象、晦涩,但作者结合了大量的典型园区进行具体分析,引领读者理解,启发读者联想。

关于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近年来传播得比较广,但是,作者把精细化管理引入园区环境管理中,对多数人而言可能还比较新鲜。由环境管理信息平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和环境保护社会化构建的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模式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PDCA环境管理体系(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置)巧妙融合了戴明环理念,为园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旋律,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在园区,创新的优势不在于一个企业,而在于企业、政府、研发机构、市场中介之间沟通和协作形成的创新网络,苏州工业园称之为创新生态圈。书中描绘了苏州工业园的生物医药、纳米产业和人工智能三大创新生态圈,展现了生态工业园创新发展态势,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开发区的演进历史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缩影,由各类开发区演变而来的生态工业园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高地。

从引进来的创新,到走出去的探索,乃至中外合作工业园区的建设,作者以历史演变的视野,全面阐述了我国生态工业园不同时期改革开放的特征及重点。其中,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建设的“两国双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采用了政府推动、股份合作、联合招商、海上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等策略,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工业园区缺乏良好的服务业,从而产生大量的“钟摆式”人口,人们工作在园区,生活在城市。产城融合不仅提高了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也有效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园区的新一代居民和社区应运而生,“漂泊”生活慢慢转化为就地而居。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模式充分体现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的思想,预示着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作者美好的期望。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