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色家底 呵护一方净水
在彩云之南,洱海作为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是闻名遐迩的高原明珠。但早年,洱海这只“眼睛”也进过“沙子”,令这颗“高原明珠”蒙‘尘。随着周边餐饮、客栈的迅速发展,入湖水源水质遭遇“滑坡”,水面变得不再清澈,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为IV类、V类,甚至是劣V类,如何“守住绿色家底”牵动着千万群众的心。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重点督办的全国首个高原湖泊水环境治理PPP重大民生工程、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大理洱海环湖截污工程开始建设,经过治理,如今的洱海“蝶变”的背后,是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企业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建四局就是这场“青山绿水保卫战”中的一个缩影,用实际行动“呵护一方净土”。多年来,他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水环境治理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用精益技术和至诚服务“筑”力地方高质量发展,兑现“拓展幸福空间 共‘筑’碧海蓝天”的铮铮誓言。
基础在“治——”办法总比问题多
解决问题致力“最有效”。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引排水隧洞施工中,为了克服长3.4km、下穿5种不同地质、4种不同地层带来的施工难度,建设者们将地铁常用的盾构法施工作出针对性“复制”,克服盾构始发场地狭小、始发难度大等困难,最终提前实现洞通,保障300万市民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在污水处理项目上,为了彻底消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设者们又通过建造下沉式污水处理厂,不仅把噪音和臭味永远埋在地下,还兼具了节约土地、出水标准高、处理规模大等优点。在顶管施工上,为了降低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他们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再将土方运走,提升了顶进效率。攻克一个个难题,实现一次次突破,朴实无华的建设者们心中只有绿水青山,也许施工的路途中布满荆棘,但是保障一方群众生活在净土之上的信念却是前进的灯塔。建设者们还成功破解了硅砂蜂巢生物膜多级处理技术、高效生物出除臭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等,在水环境治理上形成了绝对的技术优势。
借助“外脑”致力“最先进”。建设“美丽中国”,既要有能自力更生的足够底气,也需要强强联手注入新活力。中建四局通过搭建“一会一站”——专业委员会和科研工作站,不断加强与科研高校、设计咨询、行业协会和专业公司战略合作,致力搭建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场地污染修复+污废水处理+固废处置五个科研平台,为水环境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一站式”服务致力“最权威”。中建四局坚持做建筑产业链的集成者,背靠全球最大的建筑产业资源,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综合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一直是他们不变的初心,建设者们持续提升水环境治理工程总承包能力,在已有的工程研究院、EPC设计院下,专业打造水务环保设计研究分院,持续提升研发、设计等前端能力,同时不断整合内外优质资源,做强产业“链长”,提升建设工程全生命链整体解决方法,打造让客户体验最优“一站式”服务,让老百姓畅享最优的“绿色福利”。
关键在“护”——治河也要护河
水儿清,鱼儿游,鸟儿在啼鸣……正是由于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让百姓生活的环境再次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治理容易护理难,水环境治理既要治“根”,又得护“本”,才能让水常清、树常绿。
西丽,深圳人青春挥洒的地方。建于1960年的西丽水库数十年如一日哺育着数百万深圳儿女。为了保护西丽水库生态环境,白芒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中建四局五公司的王立家就是这个项目的执行经理。
“这个项目太关键了,既然干了就要当好“护河员!”,这是王立家在项目生产会上经常“唠叨”的一句话。 这个一毕业就在项目一线摸牌滚打的辽宁帅小伙经常带着项目人员在河道边上“溜达”。为了全天候、全地区监控河道施工动态,他们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采取电子智慧管控、信息技术巡查监管、定期水质监测等多种方式,实现河道管理全覆盖、常督查。坐落雨水丰沛的湾区,“水土保持”成为白芒河项目绿色、安全施工的一道难题。他们采取挂网喷混、覆盖拦挡、排水沉砂等物理防护,并创新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分级防护、定点监测,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守护了这个深圳全市人民的“大水缸”。
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中建四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秦岭修复工程中,种植树木5000余棵,助力生态防渗,被当地授予“秦岭卫士”称号。
在黄河河畔,上百名建设者正在紧张地投入到施工中,兰州七里河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与项目同期进行的,还有中建四局精诚志愿服务队的全程守护,他们从护河净滩到打捞杂物,一直为黄河流域上游环境提供支持。3000余名护河志愿者走向河畔林间,以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宣传倡议等方式,用精诚之举争当蓝天、绿水、青山守护人。
根本在“塑”——“常青树”也是“摇钱树”
赤胆忠心重塑经营布局,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提出要以“两屏三带”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作为央企,血脉中赓续着浓厚的红色基因,他们顺应时代大潮,将讲政治与谋发展深度结合。中建四局在治水护水道路上形成了以珠江流域为核心,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两翼,海河、淮河、松花江、太湖流域为四大支撑的“一核两翼四支撑”布局,在河流湖库水环境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生态修复等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让青山绿水与高质量发展相伴。
精工匠作重塑生态系统,奋力书写“碳达峰、碳中和”答卷。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弹性,又是持续推进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让地球表皮自由呼吸也是建设者们不断的追求,他们紧扣“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六字方针施工,重塑生态系统,实现了水在“山水林田湖草”中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水源涵养、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价值,让生态文明建设奏响出最美妙的乐章。
初心如炬重塑物种多样性,倾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夙愿。绿色,既是看得见的高颜值,又是摸得着的获得感。广阳岛作为守护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江心岛。4年前,岛内原生林严重退化,农田肌理受损,动植物种类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如今,广阳岛重新明亮,上坝叠翠、鹭舞芳洲、水墨烟峦……中建四局护山、理水、营林、梳田、清湖、丰草,全面修复生态,总修复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吸引了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内的500余种动物来岛觅食休憩、生息繁衍;300余种植物使岛上形成“季季有花看、处处花不同”的特色景观,通过原乡风景的展现,为长江上游留住了生态,广阳岛十二美景吸引了八方游客,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叩问未来,中建四局将以守住老百姓的绿色家底为己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用“志”与“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水环境保护治理攻坚战中,呵护人民群众“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向往。
责任编辑: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