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深圳西丽:蓄人才“活水”,赋能高质量创新发展

2021-12-30 14:2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作为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和示范载体,西丽湖创新生态体系和创新生态环境日趋完善。

 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刘宝/供图

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刘宝/供图

吕沁兰  本报记者 | 刘宝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的驱动。

2020年12月,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方案》,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2021年4月25日,广东“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8月17日,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召研究审议《关于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的若干意见》。10月13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依托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点创新平台。由此,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北部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一步步迈向舞台中央。

引人才“蓄水池”

蓄足发展源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西丽湖厚植科教沃土,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

目前,西丽湖科教城基本确定了以西丽湖为心,依托沙河西路的南北轴,和留仙大道的东西轴,包括大学城创新片区、石壁龙创新片区、西丽中心区的“一心、两轴、三区”的城市整体空间布局。湖滨分布有六大集群:燕清溪科教集群、小镇创新创意集群、石壁龙科教集群、留仙洞科创集群、大学城科教集群和白石岭科教集群。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高校资源丰富、高精尖人才汇聚,深圳市约50%以上的高校资源和约6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集聚于此,有4.54万在校生和1.5万科教人才,包括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是深圳市高校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

同时,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在深圳市设立港大校园,选址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石壁龙片区;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获批教育部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永久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全过程设计招标。可以预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将成为深圳市又一重大创新平台,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擎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

产教融合

打造创新实践高地

作为深圳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平台之一,南山区按照“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思路,高标准建设南山“中央智力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目前,科教城内已经聚集了一批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片区布局了国家实验室鹏城实验室,拥有国家省市各类创新载体519家,打造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深圳中心、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9所诺奖科学家实验室等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同时,科教城覆盖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有国高企业800余家,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紧邻的前海、后海、深圳湾等总部基地可以为企业做大做强后向全球延升提供最佳平台。

西丽湖科教城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具有独特的绿色科技、创新生态特色,为年轻创业者、从业者提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实践基地。人才为平台赋能的同时,平台也激发了人才成长活力,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产学研赋能

开辟高质量发展生态

作为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和示范载体,西丽湖创新生态体系和创新生态环境日趋完善。《2021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今年深圳市的城市绿色竞争力在全国289个城市中排名第一。城市绿色竞争力,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繁荣、增益居民福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西丽湖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南山区属国企与行业龙头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多项软硬件服务和专业技术指导;推动打造水源三村客家创客小镇、平山人才小镇,推动生产、居住功能复合叠加;联合科教城高校,推出全国首单专项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10家企业提供融资2000万元;设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转化3只专项基金,支持科技创新概念在南山落地成技术,技术转化为产品,产品发展成产业。

公共配套品质保障优良,大沙河生态长廊、西丽生态公园投入使用,环西丽湖碧道示范段开工建设,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中学落地建设。石壁龙高压线迁改、白石岭片区LNG管线降压改线、平南铁路迁改等工作全面论证推进,科教城整体环境、重大项目落地和综合环境日益提升。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