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冬季清洁能源保障 LNG保供“底气”十足
摘要:近期,本报记者来到位于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的中石化LNG青岛接收站码头。当时,一艘名为中能福石号的巨轮正在靠泊,这是我国最为先进的LNG船,满载了7万吨来自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可以气化为超过1亿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能够满足1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量需求。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安然 郭丁源
在我国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背景下,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无疑是这场节能减碳“大考”的生力军。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积极推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扩能升级,强化冬季保障,减碳、保供“底气”十足。
近期,本报记者来到位于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的中石化LNG青岛接收站码头。当时,一艘名为中能福石号的巨轮正在靠泊,这是我国最为先进的LNG船,满载了7万吨来自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可以气化为超过1亿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能够满足1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量需求。
重庆某地储气库工作人员近日对采气期运行设备进行安全巡检。资料图片
LNG,即液化天然气,常压下气态的天然气冷却至零下162℃,凝结成液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约1/600,极大方便储运。中石化LNG青岛接收站是中石化第一座也是山东省目前唯一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专门接收海运LNG,然后再通过管道等方式送达千家万户。今年冬季生产期间,青岛LNG接收站积极组织气源,全面强化供应保障,预计接卸液化天然气总量达315万吨,同比增幅29%,全力做好资源保供。
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卸船主管林剑彬说:“我们通过优化船舶通航条件、提升船舶接卸效应来提高码头接转能力。像这样载货7万吨的主力船型,从靠好到离泊,只需要22个小时。在冬季保供期间,像这样的船型,我们每个月要接卸10艘次左右。”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绿色、环保等优势。青岛市今年接卸液化天然气的总量预计将达690万吨,与煤炭相比,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101万吨,二氧化硫8万吨,氮氧化物7万吨。眼下,青岛LNG接收站的三期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明年上半年,这里将新增一座可以靠泊26.6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船的专用泊位和一座容量达27万立方米的国内最大LNG储罐。
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公共服务部部长陈建慧表示:“我们为该项目成立了专项办公室,为项目提供保姆式的服务,项目办公室成立以后主动与项目方进行对接,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供水供电土地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为企业解决困难。”
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斌认为:“三期建成以后,接转能力由二期投产以后的每年700万吨,提升到每年1100万吨,成为国内千万吨级的接收站。同时,我们这个管道外输能力由目前的每天2300万立方米,提升到每天5600万立方米,大大提升了保供能力。”
青岛LNG接收站是山东省天然气消费主要气源地,保障了全省50%以上的用气需求。随着寒冬来临,山东省各地用能需求也不断增长,仅西海岸新区一地的天然气日需求量就将比平时多出14万立方米。青岛LNG接收站的扩能升级,无疑为青岛、为山东全面增强清洁能源保障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底气”。
事实上,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能源供应持续偏紧。近期,中石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扎实举措保障电力热力安全稳定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面对今年持续增长的天然气市场需求,中石化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确保供应。江苏、山东、河北……天然气分公司各大销售中心人员早已开启“战斗”模式。
江苏销售中心把对接会开在了山东LNG接收站,通过参观进口LNG气源地增加互信合作;河北、山东销售中心与客户详细对接用气需求,深入调研、摸清需求,签订合同、做好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提供供暖季的万全之策。
资源是保供的前提和基础。上游企业加足马力上产增产的同时,中石化放眼全球、积极筹集海外LNG资源,为保障冬季天然气供应做足准备。今冬明春,天然气分公司已引入国内外资源220亿立方米。为确保进口资源高效抵达,青岛LNG接收站优化船岸侧排凝和吹扫置换等操作流程,把接卸作业周期从3天缩短为1.5天;同时改善通航条件,拓宽航道口门,进一步提高接卸效率。
天然气储气库向来被称为地下“天然气银行”,在淡季存储天然气,在需求旺季提供调峰和应急保障。中石化不断加大储气库建设力度,10月18日,新建的卫11储气库建成注气,标志着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群——中原储气库群建成,将为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今冬明春储气调峰、稳定供气提供有力资源保障。同时,中石化第一个也是唯一在营的盐穴储气库——金坛储气库也于近日完成今年第4次注气,为今冬明春的天然气供应提供“底气”保障。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