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航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出新招
摘要:三是深度探索产教融合联盟。未来规划中,南方航空将努力促成由民航局、中国航空协会等主管部门作为业务指导方,邀请各大航空公司参与进来,形成产教融合联盟。不仅共同提出航空公司的人才标准,也致力于促进上下产业链的全方位融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李广谦、记者皮泽红报道 近日,记者了解到,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南方航空”)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产教融合工作的要求,与多家院校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航空业所需的飞行员、乘务员、机务维修员等多个专业适配人才,在民航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总体统筹 领导小组全力以赴
为了使产教融合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南方航空成立了产教融合领导小组。该小组成员包括公司两位主要领导及部分班子成员,职责主要是确定公司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制定政策、执行落地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对接政府部门、与院校联络等,保证校企双方资源顺利交流和交换。
相关政策指出,产教融合必定走向“产教科”融合。从行业本身而言,航空业是集科技之大成的行业,要培养行业所需的科技俊杰,需建设先进的科技研发室,供校企合用,为教学发力。产教融合领导小组紧密贴合民航运输产业特征和企业发展方向,与合作院校共建三个科技创新平台——民航维修工程技术中心、民航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和明珠创新工作室,协力攻破行业难题,不仅解了南方航空燃眉之急,更方便院校教师将研发成果及时分享,福泽每一届航空学生。以民航维修工程技术中心为例,该中心由南方航空与中国民航大学于2017年联合成立。近年来,南方航空的工程师们与来自中国民航大学的老师们共同研究飞机维修方面的科研课题,集思广益,共同破解疑难杂症。目前,该实验室在“飞机维修工程理论及运行工程体系开发与应用”“飞行大数据应用及飞机健康诊断”“复合材料结构修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三个方向累计创新课题储备达250余项,上线率达60%以上。
南航集团总经理韩文胜等领导出席人工重点实验室挂牌仪式
硬件建设的同时,软性投入也必不可少。关注院校师资的成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培养出对口的订单班学员。产教融合领导小组会定期邀请合作院校教师前来企业,熟悉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内容。例如,南方航空每年都会为乘务专业的老师开展专项培训,帮助老师们了解该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等。结合南方航空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教师不断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校教学环节。
校企合力 “协同育人”贯彻到底
“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是教育部早在2015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提出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在南方航空与合作院校开展的“联合培养班”中得以充分体现。为了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双高型”人才,南方航空从高考录取环节便开始了选拔工作,并严格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培养学员。
一是选拔前置,介入招生环节。南方航空与院校签署联合培养协议中约定,企业可以介入招生环节,由南方航空优选出学生组建“联合培养班”,开启学习旅程。比如,很多学校将空中乘务专业列为艺术专业,南方航空利用艺术类专业招生可以面试的政策,在高考学生中选拔未来的空姐。而对于飞行专业的招生,因专业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文化基础,还需有着较高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南方航空按照教育部和民航局制订的招生政策,和院校联合将招生环节前置到高考环节,从大一开始培养未来的飞行员。
二是在校学习,课程与关爱并重。在校期间,院校会依照学制安排理论课,南方航空也会定期外派公司内部教员到合作院校为联合培养班学员授课。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南方航空的企业文化,也涵盖航空公司特有的专业培训课程,如乘务员职业素养、客舱广播、安全及服务训练等,提前让学员感受南方航空的点点滴滴,更提升他们毕业的整体质量和就业适岗优势。学业之外,南方航空也一直非常关心订单班学员的日常生活。比如,特设了“十分关爱奖”——南方航空每卖出一张机票就会捐出10分钱,放置到关爱基金中,之后发放给合作院校,由后者制定奖励标准并发放给优秀学生,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入企实训,严把准入门槛。学员完成院校的学业且考核合格后,便可进入南方航空,开启实习生涯。不同的岗位,实习情况各异,以大众接触比较多的乘务员和飞行员来说,就各有特色。
经历院校两年或三年的专业学习,乘务学员已熟谙诸多客舱安全和服务的基础知识,但距离合格的乘务人员还有一段距离。为了能够为乘客提供贴心服务,经体检合格之后,他们在学业的最后一年并可进入南方航空进行实习。首先,他们还需要先在南方航空培训中心进行三个月的“新乘培训”,之后才能登机学习。期间,培训中心根据民航局的法规要求,教授学员关于履行客舱安全职责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技巧,包括飞机上设备操作,如正确开关舱门、灭火、使用救生装备、急救技巧、紧急撤离、水上逃生等。学员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理论和实操考核后,才可获得“训练合格证”。
凭此证,学员才可以换取空勤登机证,进入客舱部门,跟随师傅开启空中实习。在大半年的航程中,学员按照师傅的指令,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与旅客对话,学习在狭窄的过道内推车、发餐,随时照顾乘客的情绪和心情,及时回应他们的提问。虽然这些知识早已存入脑海,且在常人眼中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务,但作为航空公司的“门面”,乘务员只局限于规范化、程序化服务并不够,客舱服务必须个性化、人性化,要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社会知识,才能赢得乘客的心。
每一次飞行后,师傅都会对乘务学员进行综合性评价。当所有项目都过关后,他们才会成为南方航空的正式员工,开始独自乘机服务旅客。
飞行员身处要求更高的岗位,培训流程也更长,将历经理论学习、初始机训练、动态模拟机训练、本场训练等多种培训方式。
结束四年的院校学习后,学员进入南方航空培训中心,再次接受一个多月理论培训的洗礼。飞行员需要对所有知识耳熟能详,才算过关。
之后,他们前往南方航空所属的珠海翔翼公司。在这里,动态模拟机将呈现飞机在空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形,学员需一一过关。若操作失误,系统会提示错误,学员要从头再来。
模拟飞行合格后,学员来到南方航空位于河南南阳的飞行训练基地。在真实的驾驶舱中,资深飞行员会手把手教导每一位学员熟练地操作机上设备,实现在学中干、干中学,通过不断的起飞、降落来巩固所学。
当学员达到既定的飞行小时数且考核合格之后,才会成为真正的飞行员,作为副驾驶开始进入飞机驾驶舱操纵飞机的起落,实现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身份的无缝衔接与转换。
一般而言,从模拟机上的操作到成为副驾驶,大概需要3~4年的时间,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机长至少需要8年以上的时间。
持续创新 做大做强航空人才事业
自与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工作以来,南方航空已储备了一大批优质的飞行、机务、航务、乘务等条线的工作人员。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南方航空将继续坚持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联合航空产业链上的各方在以下三方面发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南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马须伦出席广州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工仪式
一是全面规划“1+3+N”基地蓝图。 为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在已建立的三座实验室基础上,南方航空开始构建“1+3+N”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蓝图(“1”指南方航空党校与南方航空培训中心,这两者采取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一体化运作机制;“3”指广州、北京、新疆产教融合综合实训基地;“N”指若干个具有民航专业特色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如大连安保产教融合培训基地。)。每个实训基地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和任务,方便订单班学员就近选择基地开展实习工作。其中,占地110亩的新疆产教融合综合培训基地已经投入使用,可提供乘务、机务、地服、营销、货运、危险品、管理等专业培训。
二是积极响应“1+X”证书。由学历证书和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组成的“1+X”证书,是产教融合的改革深入点,也是未来重点走向。南方航空将基于“1+X”证书,深度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与院校老师共同研发课程;委派内部教员以班主任的身份进入学校,辅导订单班学员直至毕业进入企业。这种将企业标准转化为院校学科标准的做法,将有效帮助学生在校阶段就掌握未来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
三是深度探索产教融合联盟。未来规划中,南方航空将努力促成由民航局、中国航空协会等主管部门作为业务指导方,邀请各大航空公司参与进来,形成产教融合联盟。不仅共同提出航空公司的人才标准,也致力于促进上下产业链的全方位融合。
边实践、边创新。南方航空的产教融合之路已走过多年,并将继续发挥企业优势,联合各方走向深入,开展全方位的航空业人才培养。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