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就业车间稳了搬迁群众的心

——贵州省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就业走出一条好路

2021-11-03 10:12 中国发展网 记者 吴承坤 程晖
就业车间 贵州省黔南州

摘要:归拢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2016年以来,黔南州共归拢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9.54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其中,2.5亿元支持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吴承坤  程晖

有就业就有收入,有收入心里就不慌,有就业有收入就能够持续、稳定地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就能够进一步提升和增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如何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有效就业?贵州省黔南州着眼和结合搬迁群众文化程度、年龄差异、身体素质等明显的不同特点,积极而不是排斥、大力而不是弱化地在安置区内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就业帮扶车间,并归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的资金)、部门行业专项资金,扶持这些企业和车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特别是留守妇女、老人、半劳动力、弱劳动力等特殊群体有效就业的好路。

多渠道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安置区

“十三五”期间,黔南州十二个县市共建成10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安置区主要集中在县(市)城区及中心集镇区,共安置搬迁群众24.7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原贫困人口)19.99万人,占全州脱贫人口的25.1%,为全州城镇化率贡献了六个百分点。

如何让这一庞大的脱贫群体巩固脱贫成果,持续过上美好生活?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启动以来,特别是2020年以来,黔南州进一步提出了多项高质量建设安置区就业帮扶企业(车间)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安置区内大力引进和建设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车间,让搬迁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并确保实现1户1人以上就业。

黔南州生态移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推动就业帮扶企业(车间)的建设,全州各县市实施了招商引资专项行动计划,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纳入重点招商引资区域,谋划包装一批劳动密集型项目进行重点推介,积极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车间进驻安置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黔南州各县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是通过东西部协作、万企帮万家等平台和机制开展招商引资,以吸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本省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工业、纺织工业、农产品加工、旅游小商品等生产企业和车间及物流配送的流通企业进驻安置区。

为推动引进企业尽快落地建设产生效益,黔南州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帮扶措施包括统筹各方资金注入、实施安置区商业铺面盘活计划、开展搬迁群众职业技能培训、订单支持、金融支持等重大专项行动和计划。

全州各县(市)还对帮扶举措进一步做了细化和分解落实。如平塘县在细化安置区商业铺面盘活行动中,就进一步提出了“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

黔南州平塘县生态移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塘县“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是指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在租用安置区商业铺面时,凡达到5平方米招聘使用1名搬迁群众条件的,前三年全额返还商铺租金,后两年返还50%租金,即前三年免租金,后两年减半收取租金。

平塘生态移民局有关负责人说,安置区的商业铺面产权属于县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管理权和收益权归县移民后续扶持有限公司,县移民后续扶持有限责任公司在对外出租这些安置区商业铺面时,正常情况下,按每平方米20元/月的租金收取,“三免两减半”政策可以极大地支持就业帮扶企业(车间)的建设和发展。

记者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推动引进企业尽快落地建设产生效益,黔南州惠水县则加大归拢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和部门、行业资金,重点向安置区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倾斜支持的力度。

扶贫资金向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倾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黔南州归拢的支持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建设和发展的资金主要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中央及省级教育、医疗、民政、人社、民宗、体育、文旅等系统和部门的扶贫资金。

归拢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2016年以来,黔南州共归拢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9.54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其中,2.5亿元支持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发展。

归拢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广州市是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黔南州的城市,自2016年以来,广州市从扶贫协作资金中切块4.73亿元,专项支持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其中,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将1亿余元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帮扶企业(车间)的建设和发展倾斜。

归拢中央及省级教育、医疗、民政、人社、民宗、体育、文旅等系统和部门的扶贫资金。到目前为止,黔南州共归拢上述各系统各部门、行业的专项资金共计20.5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记者者在黔南州采访时还了解到,黔南州各县市在积极统筹落实各方面资金的同时,还对入住安置区的就业帮扶企业(车间)给予了以工代训补贴和场租补贴等扶持支持。

搬迁人口较多的黔南州平塘县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各类扶持资金和包括企业自筹资金在内的资金1亿元左右到安置区的就业帮扶企业(车间)的建设和发展中。

贵州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启动开工地的黔南州惠水县,仅今年就已累计投入707万元扶持入住安置区的就业帮扶企业(车间)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到目前为止,黔南州共引进、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就业帮扶企业(车间)223个,可提供就业岗位1.95万个,已实际实现1.33万人有效就业。

其中,搬迁人口较多的平塘县在7个安置区共引进、建成平塘县艺品民族工艺产业有限公司、平塘县天勤皮具有限公司等29家优质劳动密集型企业(车间),解决1099名搬迁群众就业。

贵州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启动开工地惠水县共认定19家企业为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共有1337名搬迁群众在这些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就业,其中包括整体引进、建成的贵州依科达制衣有限公司等优质典型劳动密集型企业。

黔南州生态移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到2025年,全州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安置区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将达到5家,年产值1000-2000万元以上的安置区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将达到10家,年产值500-1000万元以上的安置区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将达到25家。届时,就业帮扶企业(车间)将覆盖全州所有安置区,有效地解决留守妇女、老人、半劳动力、弱劳动力等群体的就近就业,最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家门口就业方便又安心

经过黔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生态移民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一批典型就业帮扶企业(车间)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平塘县艺品民族工艺产业有限公司、平塘县天勤皮具有限公司、惠水县贵州依柯达制衣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

平塘县艺品民族工艺产业有限公司原本是平塘县者密镇的一家本土企业。2017年,在平塘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生态移民部门的推动下,企业在平塘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兴社区建成第三个生产车间。

今年42岁的平塘县艺品民族工艺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天信是一名党员,曾长期在广州等地打工,2012年他放弃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从广州带着技术回到家乡者密镇开办企业。

刘天信告诉记者,在新兴社区建设的就业帮扶车间,总投入1500万元。其中,前后得到平塘县归拢的各项补助资金500万元的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平塘县艺品民族工艺产业有限公司在安置区新兴社区建设的就业帮扶车间生产的产品是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挎包、双肩包、钱包、手提包、衣服、背带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企业自主设计的产品浓重地加入了当地少数民族毛南族的民族元素,艳丽而又新颖。

刘天信告诉记者,企业三个车间共有工人300多人,有120人是搬迁群众。其中,安置区新兴社区就业帮扶车间有工人80人,其中有70人左右为搬迁群众。

刘天信说,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云南、四川、广西、湖南及贵州本省等全国少数名族较为集中的十个省区400个县市与地区。部分产品还出口到缅甸、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年销售量在300万件以上,每天都有一万个左右的产品装满一个货车从车间向外发出。

稳定的销售带动了搬迁群众获得稳定的收入。

刘天信告诉记者,在安置区新兴社区就业帮扶车间,普通员工每月可拿到2000-3000元左右的收入,技术工人每月则可拿到3000-4000元左右的收入。

刘天信说,新兴社区就业帮扶车间结合企业订单及产品加工工艺情况,组织搬迁群众在车间集中生产,也允许搬迁群众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到扶贫车间领取原料和订单,实行居家就业,按件取酬。企业配备相关设备,工作时间由搬迁群众自由调配,真正实现了居家、就业两不误。

今年38岁,在平塘县艺品民族工艺产业有限公司新兴社区就业帮扶车间上班的搬迁妇女王庆兰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口人,是2018年从平塘县大塘镇谷坝村搬迁到安置区的。她自己在就业帮扶车间工作,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加上丈夫在外打工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是安心。两个小孩一个读五年级,一个读一年级,就在安置区附近的实验小学上学,走路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

“肯定比在原来的老家好了,现在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小孩读书又方便,我们看护也方便”,王庆兰如是说出她的心里话。

今年29岁的搬迁妇女龙德丽,也是2018年随父母从平塘县甲茶镇团结村搬迁到县城安置区新兴社区的,团结村是整村搬迁的村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龙德丽一家现有五口人,她本人、奶奶、母亲都在新兴社区的平塘县艺品民族工艺产业有限公司上班,丈夫在另一座城市凯里市上班,还有一个妹妹,已经大学毕业,现在在广东省的一家小学教书。

龙德丽说,奶奶是到帮扶车间帮忙的,自己和母亲的工作是计件取酬。一个月全家有5000-6000元的收入。一家人都住在一套有八十个平方的安置房里,自己于2019年在安置房里结了婚。

“日子比原来的老家好得多了,过得非常宽松。挺好,挺安心的。”龙德丽这样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与平塘县艺品民族工艺产业有限公司不同的是,新兴社区内的另一家企业,平塘县天勤皮具有限公司不是本土企业,而是从浙江省温州市招商引资过来的企业,但他确实是一个典型的车间。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的王银花夫妇投资开办的“平塘县天勤皮具有限公司”是总部在广州市的“广东省欧丹奴皮具有限公司”在贵州的一个生产车间。

王银花告诉记者,平塘县天勤皮具有限公司是通过平塘县招商引资建成的企业,同样也得到了平塘县扶贫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的倾斜和大力支持。

王银花说,企业是一家设备齐全的皮包等皮制品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做的是订单生产,订单则来自在广东的总部企业。这些订单是总部企业与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特别是浙江籍的华人华侨签订的订单。产品原料、图纸都由在广东的总部企业配送,生产车间只是照样照单生产,一年可生产皮制品20多万个。车间生产的皮制品全部出口销往意大利、法国等国外市场,仓库里一件剩余的产品都没有。

王银花说,车间共有80多名生产工人,其中有60多个是搬迁群众。他们可以集中在车间上班,也可以居家做工。对于居家做工的群众,公司就把平车等生产设备拖到群众家里去,有些配件则无需生产设备,手工都可以做,只要有劳动能力就都可以做。做工实行计件取酬,来车间做工的年龄最大的群众是一名70多岁的老阿姨,一个月她有1500多元的收入。普通群众一个月有3000-4000元的收入,劳动能力强的群众和技术工收入要高一些,月收入可达到6000-8000元。

“就在搬迁安置区里做工,就在安置区的家里做工,很方便群众。”王银花如是说。

今年41岁,在平塘县天勤皮具有限公司上班的搬迁群众庭友秀对记者说,搬迁前,她们一家5口人是平塘县掌布镇的贫困户(现已脱贫)。以前,她也是在外打工,现在身体不好,搬到新兴社区后,刚好在家门口就有就业岗位,就近在安置区的生产车间上班。在这里,自己不但每月可以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还可以就近看病,看病在社区就能报销。

“各方面都挺好的”庭友秀平静地对记者说。

与平塘县天勤皮具有限公司是通过平塘县招商引资从外省引进建成的企业不同,位于黔南州惠水县易地扶贫安置区明田社区的一家就业帮扶企业(车间)——贵州依柯达制衣有限公司,则是惠水县从贵州本省整体引进的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

贵州依柯达制衣有限公司原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一家创建于2003年的集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制衣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贵州省成衣生产量位居第一的服装生产企业。企业原驻址在贵阳市花溪区桐木岭,由于城市发展建设需要,2019年企业需要整体搬迁,企业原计划搬迁至贵阳市花溪区小孟工业园。此时,刚刚挂牌成立的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明田社区街道办事处获悉这一情况后,举全力动员企业整体从贵阳市花溪区搬迁至惠水县,并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新建一条生产线。

贵州依柯达制衣有限公司现场主管李汶珊告诉记者,2020年企业正式迁入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明田社区,明田社区街道办事处投入15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企业合作建成了新的校服智能化生产线。企业还投入60多万元为原有5条生产线购置了新的设备。企业除在惠水县建厂(就业扶贫车间)外,还在黔南州贵定县建了1个就业扶贫车间2条生产线。

李汶珊说,明田社区为企业提供了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并减免了10个月的租金,折合资金约35万元,企业还享受了县里的其他优惠政策和服务。

李汶珊告诉记者,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工装和学校的校服。工装客户省内外都有,涉及航空、航天、铁路、电力、冶金、钢铁等10多个行业,年产量达20万套以上,产值在4000万元左右,其中省内份额占85%,省外份额占15%。校服客户省内外都有,其中省外学校客户有两个,省内校服客户共有30多个,年生产校服5万套以上,产值在500万元左右。

李汶珊说,企业在明田社区就业扶贫车间共有员工240余人,其中有80人左右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人员月平均收入在3500-4000元左右。

今年32岁的徐明霞告诉记者,搬迁来到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明田社区前,她们一家是惠水县王佑镇火塘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已脱贫),当时自己也还在外面打工。现在回到安置区的车间上班,每月可以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

徐明霞说,以前在外面打工也可以拿到很高的收入,但与在家门口工作相比,各方面的情况都完全不一样,那时出门在外,小孩只能由父母照看,现在不一样,很稳定,和丈夫又生了一个孩子。一家人有100个平方安置房,够住了。

“现在日子过得很稳定,吃穿不愁,老人、小孩无忧,哪样都不愁!”徐明霞放心地对记者说。

李汶珊告诉记者,企业用工的门槛不是很高,学历要求不是很高,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像徐明霞这样有高中学历的员工在企业都会得到重用。现在,徐明霞已由刚来时的普通员工升职为班组长了。企业是能够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下一步,企业还准备开发酒店、医院等行业的工装,扩大校服和工装的订单,吸引更多搬迁群众和在外打工的知识青年回来工作。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