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价格创10年新高 产业链上市公司如何破局
摘要:“目前化肥原材料涨价和成品端涨价的价差较大,整体来看,化肥企业仍有很大利润空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调控,国内化肥价格会趋于稳定,而化肥企业会更加偏好出口利润空间更大的国际市场。”
本报记者 赵学毅 曹卫新
见习记者 李昱丞 蒙婷婷
一场由化肥价格上涨引起的“蝴蝶效应”正在波及整个产业链。
“肥料的价格从年初开始一直在涨。去年下半年尿素的价格是1800元/吨,今年元旦之后涨至2000元/吨,四五月份时每吨涨到了2500元左右,近期最高已经涨到了3144元/吨。尿素的这个价格十几年都没见过,已经创近10年新高。”某种植业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先生(化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感叹道。
化肥价格的上涨,主要受生产成本推动、国际市场传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化肥价格节节攀升的同时,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农作物需求及农户种植热情却在增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所处产业链位置不同,受到的影响也大相径庭。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化肥价格上涨或能成功转移相关化肥生产商的成本上升,但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不充分等压力,导致相关化肥生产商开工负荷降低。化肥高价且缺货,肥料批发商无计可施,最终使农业成本压力更大。不过,随着国家政策进一步调控国内化肥的供需平衡,所有问题正逐步化解,经历产业链大洗牌的相关公司,开始重新端详着自己的账本。
化肥价格创新高
相关上市企业前三季盈利能力强劲
今年以来,受生产成本推动、国际市场传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国内化肥价格快速上涨,已达近十年新高,氮肥、磷肥、钾肥单价年内涨幅均已逾三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全国尿素(小颗粒)市场价达到3144.40元/吨,年内价格涨幅接近64%。另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10月26日,磷酸一铵、磷酸二胺市场均价分别达到3345元/吨、3264元/吨,年内价格涨幅分别上涨约64%、39%;氯化钾市场均价为3178元/吨,年内上涨59%左右;硫酸钾参考均价为3979元/吨,年内上涨近37%。复合肥同样涨幅较大。截至10月15日,商务部监测的国产三元复合肥价格达到3007元/吨,年内价格涨幅超过20%。截至10月26日,百川盈孚监测的硫基复合肥、氯基复合肥年内市场均价涨幅均超40%。
10月20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受生产成本推动、国际市场传导、社会库存较低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国内化肥价格快速上涨,已达近十年新高。国内化肥价格明显上行,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
据《证券日报》最新统计,截至目前,我国A股化肥上市公司共有25家,覆盖有钾肥、氮肥、磷肥及磷化工和复合肥等多个化肥品种,其中钾肥公司4家、氮肥公司5家、磷肥及磷化工公司7家、复合肥公司9家。受钾肥供需关系不平衡,氮肥、磷肥、复合肥价格大幅上涨,农作物需求及农户种植热情增强等因素影响,化肥上市企业前三季盈利能力强劲。
就钾肥公司而言,据藏格控股、盐湖股份、亚钾国际、三孚股份等4家公司已披露的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4家钾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均实现扣非净利润正增长,且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200%的公司达3家,亚钾国际以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051.05%的增幅居第一位。对于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前述公司均表示系主营产品钾肥的销售价格相比上年同期大幅上升、钾肥产品销售业绩提升、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报告期内氯化钾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所致。
位于广东的亚钾国际是钾肥生产供应龙头上市公司之一,现有钾肥产能25万吨/年,在进行提质改造的同时还启动75万吨/年扩建项目,预计2021年建设完工后将形成100万吨/年的国际标准晶体氯化钾规模。今年前三季度,亚钾国际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9亿元和扣非净利润8937.08万元,同比增长53.14%和2051.05%。公司称,主要系钾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上升,同时国际钾肥价格上涨,钾肥产品销售较2020年同期有所改善。
“经济复苏强势反弹,三大单质肥中钾肥需求增速最快,且新勘探矿藏较少,供给增速不及需求增速以及海运价格的高位运行进一步推升了CFR(成本加运费)价格上行和全球各国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都综合影响了钾肥价格上涨。”亚钾国际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5年,钾肥供给增速远小于需求增速,处于中长期供小于求状态,叠加钾肥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至关重要影响,钾肥价格将持续维持高景气。
国内磷化工行业龙头兴发集团,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5.8亿元和扣非净利润26.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3%和634.66%,其主要产品磷铵平均售价同比上涨51.58%,用于肥料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今年前三季度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硫磺、硫酸、液氨价格变动较大,而对应原材料的平均进价分别为1377.76元/吨、586.27元/吨、3219.09元/吨,分别同比上涨136.61%、353.7%、41.63%。
四川某氮肥生产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系主营的氮肥、复合肥等化肥产品价格上涨、销量上升所致。”
“目前受需求淡季以及农业储备量有限的影响,货源紧张的局面会被阶段性抑制,但经销商的冬储热情不高就意味着化肥市场的低库存现象将一直存在,而冬储量的有限以及尿素工厂开工率的受限,都将有利于推高明春的国内尿素行情。”面对即将到来的供暖期,中宇资讯分析师范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炭及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根本性问题难以短时缓解,从而造成化肥企业开工低,今年冬季化肥价格高位运行在所难免。”
上游产品价格走高
氮肥企业成本压力加大
化肥价格的上升部分来自自上而下的传导。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受全球通胀及供需偏紧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显著,化肥的原料价格上涨显著。
以氮肥为例,今年以来,煤炭、天然气价格快速走高,给相关氮肥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液化天然气市场价同比上涨约129%。Wind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10月份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上涨约52%。
主营涵盖氮肥和尿素的华鲁恒升在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中指出,受市场供需及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尿素产品价格维持相对高位。主营尿素的圣济堂在公告中表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尿素销售价格同比增加26.81%,主要由于国内国际煤炭、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推高尿素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磷肥主要原料磷矿石、硫磺、硫酸也面临上涨局面。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10月27日,磷矿石参考均价为602元/吨,年内上涨逾60%。金联创数据显示,硫磺、硫酸价格指数年内分别上涨约123%、137%。
看懂研究院经济学者王赤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元超发导致美元实际贬值,造成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扬,反映在国内,包括煤炭、天然气、磷矿石、磷酸等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属于输入性通货膨胀。另外,库存和产能不足、经济复苏、需求预期上升等影响价格的几个要素集中出现也对化肥行业上游商品价格上涨有影响。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从多家涉及化肥行业上游环节上市公司的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来看,在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相关产品价格也开启了上涨模式。
位于四川的和邦生物公布的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产品氯化铵均价达到761.36元/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6.56%,其中第三季度价格较第二季度增长30.17%。据了解,氯化铵属于化学肥料中的氮肥,在我国氯化铵95%以上用于农肥,其中90%以上又用于制造复合肥。和邦生物在公告中透露,公司原料中原煤、天然气前三季度均价分别同比增长68.41%、3.68%,第三季度均价分别环比增长17.69%、0.63%。
和邦生物董秘莫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氯化铵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00%以上,没有扩产的可能。氯化铵是联碱法制备工艺产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当前只允许天然碱新增产能,其他纯碱制备法均不允许扩产或新增产能。”
同样生产氯化铵的*ST双环在业绩预告中也称,前三季度氯化铵销售行情明显好于上年同期,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上涨、销价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主营涵盖合成氨的陕西黑猫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合成氨平均单价为3219.38元/吨,同比增长73.18%,环比增长10.68%。
受益于产品销售价格上涨,陕西黑猫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2.55%,其第三季度主要原材料精煤平均单价同比增长140.71%,环比增长59.34%。
位于安徽省的司尔特主要生产磷复肥、磷酸一铵、磷矿石以及硫酸、磷酸等中间产品,今年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8.42%,公司称利润增加的一大原因在于磷矿石价格的上涨。
在此情形下,一体化运营的化肥企业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具备“矿化一体”全产业链优势的云天化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27.72亿元-28.72亿元,同比增长25.19倍-26.13倍。云天化表示,年内公司磷矿、磷酸、合成氨等重要原料自给率显著提升,同时发挥集中采购平台优势,把控硫磺、煤炭等大宗原材料的采购节奏,有效缓解了大宗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新洋丰是我国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公司董事会秘书万炜在近期的调研纪要中表示,今年前三季度磷酸一铵、尿素、钾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达历史罕见水平。作为产业链一体化企业,新洋丰自身就拥有磷酸一铵的原材料,因此也会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三季报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新洋丰的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且扣非净利润达到10.4亿元。
国内化肥价格将趋于稳定
种植业成本增加等难题有望化解
原材料的涨价也会对化肥行业中下游产生影响。“此轮化肥景气行情的支撑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除了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带动以外,下游需求爆发也是重要的支撑因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相关产业对化肥需求有所增加,但全球供应链又因各种原因不通畅、国外化肥生产能力受限,国产化肥出口呈现暴涨局面,同时国内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种植热情提升,导致国内化肥需求激增。
莫融也表示:“当前产品销售价格的上涨能抵消天然气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影响,但若供应不充分,导致相关氮肥制造商开工负荷降低,则会导致成本大幅度上涨和市场进一步缺货,进而再推高产品价格,最终使农业成本压力更大。”
文始提及的李先生所在种植公司有近百万亩的耕地,以粮油种植为主。“我们基地的种植结构是每年有两季耕作,一季是水稻,一季是小麦。农资价格上涨对我们来说,种植成本肯定是增加的,全年来看每亩净成本增加100多元。”李先生告诉记者。
谈及今年化肥市场价格的波动,南通地区某农资代理商江先生特别有感触,“今年价格涨得太高,50公斤的尿素从100元/袋卖到180元/袋,二铵(即磷酸二铵,下同)从1.8元/斤涨到3.2元/斤,买的人少了,进得货都卖不动,我现在已经不做这块(代理)了。”
眼下正值小麦播种时节,不少种粮大户正在田头忙碌。南通地区种粮户张奶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肥料、农药这块都在涨价,你看我们家有十几亩地,上下两熟主要种大豆、玉米、小麦。玉米生长的那段时间,我们都是一袋一袋地下肥料,每亩地差不多要两袋二铵,一熟就要用到二三十袋肥料。”
张奶奶还告诉记者,往年她家还有猪粪当肥料,适当地购买一些化肥,其余肥料基本能自给自足,但今年因为没有养猪,肥料这块只能靠外购。种庄稼得舍得下肥料,否则长不起来。涨归涨,该买还是得买。
为有效化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今年7月份,中央财政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0亿元,弥补今年以来农资成本上涨带来的增支影响。
“今年粮食产量整体还可以的,国家的储备也比较充足。粮食是保障国计民生的最基础物资,对于消费终端来说,不可能出现大幅度涨价。对于种植环节来说,利润受到影响,我们的确收到一些补助。”李先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确保让实际种粮户真正受益,财政部要求各地区在目前相关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和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发放办法,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有补贴资金发放基础数据、粮食作物保险承保数据、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身份信息等数据,精准识别实际种粮农民,加强对补贴面积的核实。
为了稳定化肥市场行情,保供稳供,各地政府也在行动。记者了解到,江苏省盐城市有关部门联合当地11家农资企业形成服务联盟,储备了7万多吨化肥、1000多吨农药,还落实化肥货源30多万吨、农药2000多吨,以满足当地农户的种地需求。
“春节前后化肥市场还属于淡季,但今年整体感觉就是‘淡季不淡’。国内化肥有一部分是出口的,海外这块化肥的价格涨得挺高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国内市场的供应这块带来了一些影响。”李先生告诉记者:“煤炭价格下调了,这两天肥料价格也下来了一些。”
孟玮在10月20日还表示,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稳定、价格合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组织召开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会议,联合下发了做好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拟通过低价竞拍方式组织第一批钾肥储备投放,此次竞拍投放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低价储备资源惠及农民,同时通过储备投放引导市场预期、撬动社会资源释放,满足今冬明春复合肥生产,保障明年春耕用肥需要。
某证券公司化工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化肥原材料涨价和成品端涨价的价差较大,整体来看,化肥企业仍有很大利润空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调控,国内化肥价格会趋于稳定,而化肥企业会更加偏好出口利润空间更大的国际市场。”预计后续国家政策陆续会进一步调控化肥出口,从而维持国内化肥的供需平衡。后续国内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可能性不大,但基本会维持当前化肥价格高位小幅波动。
谈及化解种植业成本增加等难题,范静建议,“传统种植户可以尝试改变发展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可以利用自己的农业机械,为周边农户托管、半托管土地。种粮大户农资和机械用量大,可以直接与农资厂商联系,帮助周边农户订购优质农资,从中赚取部分收益,从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宋璟
(原标题:化肥价格创10年新高 产业链上市公司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