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科技双创如火如荼青年创业孵化器功不可没

2021-10-26 09:3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科技双创 青年创业

摘要: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开幕当天,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河南省科技厅联合主办,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创头条联合承办的“新时期科技双创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科慧远创始人张正涛将企业的成长历程喻为“一粒创业种子在河南扎根、发芽、生长的故事”。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 | 王晓涛

一项源自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工业视觉检测技术,一笔来自河南省科技厅自动化所某研究院的300万元启动经费,成就了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的传奇。中科慧远成立于2016年,今年以来,位于洛阳12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一直满负荷生产;公司员工由成立之初的3人增加到3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53%,解决当地200多人就业,年纳税1500多万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85%;预计到今年底,公司将实现融资近6亿元,实现200倍增长。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开幕当天,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河南省科技厅联合主办,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创头条联合承办的“新时期科技双创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科慧远创始人张正涛将企业的成长历程喻为“一粒创业种子在河南扎根、发芽、生长的故事”。

事实上,中科慧远只是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在双创政策鼓舞下,无数的科技创新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迈向辉煌。

双创升级版支撑高质量发展

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邵新宇在致辞中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创新创业的科技含量稳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快速壮大,带动就业效应不断增强,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

邵新宇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双创的发展态势。一是创新创业的科技含量稳步提升;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快速壮大;三是带动就业效益不断增强;四是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他表示,面向“十四五”,科技部以科技型创新创业为主线,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创业载体专业化发展,持续打造双创升级版,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此,科技部将持续增强创新创业“科技属性”,推动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创新创业国际合作,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培育具备产业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

郑州市是今年双创活动周的主会场,以河南省科技创新工作为例,为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该省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两位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打造了新的实验室体系——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今年双创周挂牌黄河实验室。同时,河南加快培育双创孵化载体、创新主体,进一步优化河南的创新生态。截至目前,河南省共培育省级以上孵化载体39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31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337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首位。

孵化器管理趋向规范标准

科技部火炬中心是推动我国双创工作的主阵地。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在回顾“十三五”科技双创成就时表示,科技双创为480万人创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52万大学生就业,成为全国高质量就业的一个重要高地。他认为,科技双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带动了创业投资的发展,培育了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

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二级研究员张木发布了《火炬高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自2014年以来,双创成绩斐然,2014~2020年,火炬高新指数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已经从基期的100上升到2020年的211.5,提高了111.5,年均增长率为13.3%。张木透露,火炬中心未来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和单位,争取用3~5年时间使“火炬高新指数”成为监测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我国科技创业孵化事业经过30多年发展,到2020年已经有5843家,95%以上的县级以上地区都建立了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副处长孙启新在发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力评价报告2020》时表示,创业孵化目前已形成了全生命周期的创业孵化链条。据介绍,截止到2020年,在孵企业和团队约68万个,带动就业约500万人,还有50多万的大学生。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中,40%以上是经过孵化器孵化的。

2019年,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出台,规定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国家孵化器摘牌,目前已经摘牌46家。2020年12月,双创行业的第一个标准GB/T39668出台。孙启新此前曾表示,双创的服务标准一定要出台,否则双创服务就不是一个行业。据悉,在标准体系建设上,目前正在积极推动成立全国科技创新创业标准化委员会。

结合实际工作,孙启新分析认为,孵化器工作在发展中目前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金融支持问题,最大的瓶颈就是资本和孵化结合得不好;二是概念泛化问题,有的孵化机构名字非常花哨,但里面空空如也;三是服务能力问题,离创业者的要求还有距离。

青年创业面临“三座大山”

据了解,虽然面临疫情及经济下行的压力,但社会创新主体的数量仍然在稳步提升。这从参加圆桌论坛的嘉宾发言中得到了验证。

“入驻企业的趋势还在增长”,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李军发现,受疫情影响,科技园租房的空置率有所上升,特别是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受到一定影响。但后来发现,孵化器空间越来越满,因为这些人不愿意离开孵化器,为了生存,就将五六十人的企业规模压缩到二三十人进入孵化器。

深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会长吕勇表示,孵化器发展过去呈现线性的上升曲线,但是2018年深圳开始出现拐点,空置率大幅上升,最高的区域甚至达到60%。到今年年初,情况有所好转。从企业角度看,2018年之前也是线性增长,现在有波动,2019年少了一些,2020年又多了一些,但数据基本恒定。

众所周知,双创周的发源地是北京中关村双创大街,双创街在全国有30多个街区项目。双创街控股董事长苗英伟对双创的感受是有三个变化:一是模式创新现在少了,技术创新多了。二是过去是人追着钱跑,现在是钱追着人跑。原来个别街区一年里的路演等活动能够上千,都是人去追钱,现在逐渐冷静了,资金开始围着技术创新类的项目转。三是年轻化开始逐步显现,90后的创业者越来越多。

大众创业促进了高质量就业,万众创新提升了产业升级能力。苗英伟认为,摆在青年人创业和创新面前的有“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就是找不着好项目,双创街则专注科技成果转化的好技术;第二座大山是高额的租金成本,千万不能把创新创业做成房地产,要为创业者提供非常好的土壤;第三座大山就是高额的融资成本,疫情后融资成本不降反增,银行和投资机构的压力很大。

吕勇直言,双创开始以后确实提升了就业率,但同时社会资源也浪费了很多,因为本科毕业生不怎么适合创业,成功率很低。他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孵化器要更多地甄别哪些人适合创业,因为企业的创始人一定要具有领导者的气质。对于未来孵化器的发展,吕勇认为孵化器要向专业化发展,提供精准化服务,他更希望让企业更多地去自由想象、自由发挥。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