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规模化应用:“先易后难、先外后内”分步推动
摘要:在5G应用中,终端部署的量是最大的,对于行业终端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高,且缺乏行业特色。
制图:崔一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王晓涛
目前,推动5G规模化应用已经成为5G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当如何构建5G规模化应用的道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5G应用创新中心高级项目经理周洁表示,5G在行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具有特殊性,应当围绕影响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要素,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全面发力,按照“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原则分行业分步骤推动。
关键推动要素有6个
其实,从过去3G、4G早期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及应用发展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先于应用。例如,3G时代的微博、微信,以及4G时代的抖音、短视频应用,大多是在网络商用后的2~3年开始出现。网络覆盖相对比较完善,也为整个5G应用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因此,周洁认为,网络或者基础设施是应用创新的基础和载体,优质的网络将会是5G应用创新的关键。
在5G应用的过程中,行业网络的渗透速度及部署进度,要远比ToC慢一些。数据显示,2016年,工业以太网中的无线占比为4%,到了2021年,5年时间整个工业领域无线网络的占比只提升了3%。“究其原因,是整个行业网络的基础设施需要跟自身的行业周期进行匹配。”周洁解释说,首先,整个基础设施的发展优于应用,基础设施也是应用孵化的温床。其次,产业和应用将会交替迈向成熟,相关应用孵化出来也会带动经济性的产业进行推广。最后,ToC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娱乐和社交属性为主,ToB以效益为中心,导致重资产的企业改造速度比较慢,进而影响了整个5G应用推进的速度。
周洁表示,就5G规模化应用的发展而言,整体上关键的推动要素有六个:行业数字化基础、行业升级周期、成熟商业模式、政策发展环境、使能技术成熟度、融合产业成熟度。其中,前三个要素是需求侧对于5G的一些需求,例如:行业数字化基础,只有行业具备了一定的数字化基础,才有可能将5G网络渗透到相关行业中;行业升级周期,就是5G融合应用的发展要与行业自身的发展周期相匹配;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5G应用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还在探索中。
供给侧关键是政策、技术及融合
政策发展环境、使能技术成熟度、融合产业成熟度,是供给侧的关键推动要素。具体来看,在政策环境方面,目前我国对5G应用的重视度在不断强化。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共同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动5G赋能千行百业,强度前所未有。具体到行业层面,今年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编制了《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推动5G跟能源领域深度融合。除了中央部委的政策外,地方也在积极出台相关的政策,截止到去年7月,我国共出台5G政策404个,其中省级57个、市级212个、区县级135个。“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相关政策环境很优良,为5G融合应用提供了可以规模化复制推广的环境和基础。”这是周洁对政策环境所作的评价。
使能技术成熟度方面,截止到2020年7月,5G已经经历了R15、R16两个版本的迭代。R15基本上满足了ToC和部分ToB的应用场景,去年6月冻结的R16版本是R15版本的升级,具有支撑低时延、高可靠的能力,并且支撑1毫秒的空口时延、1微秒的工业同步精度。未来的R17版本,5G将对终端的相关技术进行重点研究,从而降低终端成本,以便在未来实现中高速大连接的物联网。
在融合产业成熟度方面,5G终端网络及应用面临一些问题。例如:行业终端定制化需求很高、研发门槛很高、芯片模组的成本很高,导致整个产业对ToB终端定制化和芯片模组低成本化的需求非常迫切;目前行业对于网络的安全、自主运维和成本等诉求非常高,导致5G网络与整个行业融合依然存在一些难度,需要加速网络标准化,促进产业的轻量化、多元化发展;目前的应用以“样板间”为主,投入、产出比较低,没有形成盈利的模式,需要对规模化的重点应用进行筛选,并加强力度培育解决方案提供商。
分阶段推动5G终端规模化
众所周知,现在5G应用层面的场景非常多,到底哪些是可以进行规模化复制推广的呢?周洁提出从三个维度进行筛选:一是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解决行业的痛点。二是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能够体现5G网络的能力。基于上述标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筛选出了几个可以规模化孵化的重点场景:机器视觉、AGV、远程控制。其中,机器视觉如果用在质检环节,可以使相关的质检准确率提升至99%;远程控制应用可以使现场的作业人员减少80%。在市场前景方面,现在机器视觉的整个市场规模达65亿元,AGV的相关产业达到61亿元,产业前景非常广阔。另外,相关的机器视觉、远程控制场景也能够体现5G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
据周洁介绍,在推动5G规模化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原则分行业分步骤推动。比如,第一批优先落地的应用场景,选择的是数字化水平较高、需求明显的行业,那些对原有系统改动比较小的应用会率先落地,因为用户本身具有很强的改造意愿去接受。第二批选择的是数字化水平比较高、变革需求待明确的行业,因为有一些应用场景是与原有的应用系统进行融合,涉及到原有系统的改动,推动过程相对会慢一些,而且需要时间进行验证。最后一批选择的是数字化水平不高、边际需求比较低的行业,涉及到与原有行业中多系统的融合,改造成本比较大。
在5G应用中,终端部署的量是最大的,对于行业终端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高,且缺乏行业特色。此外,从技术层面来看,行业终端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兼备通用数据和行业特色属性,因此行业终端的种类多样,整个行业终端的市场化、差异化非常明显,最终造成整个行业终端的定制化程度非常高。
“作为支撑5G应用发展落地的重要环节,行业终端问题一直是困扰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难点,也是亟待破局的。”周洁建议分阶段、分批次推动5G终端规模化发展。第一阶段主要以ICT产业为主,第二阶段希望行业的设备企业能够参与进来,打破传统行业的壁垒,最终形成一种多态的竞争环境和商业格局,实现5G终端的规模化发展。
对于5G终端研发成本较高这一问题,周洁提出的破解之道是通过共享性的公共服务平台,降低整个终端的研发成本。据介绍,目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北京、成都、杭州、山东都建立了共享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搭建5G私网环境为终端模组提供研发环境,同时为应用解决方案商、终端企业孵化器、模组企业等提供相关服务,旨在通过供给侧的规模化,实现整个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