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资信:上半年违约主体同比增加,下半年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摘要: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债券市场累计有238家发行人发生违约,共涉及到期违约债券646期,到期违约金额合计约5729.69亿元。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邵鹏璐
根据联合资信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债券市场新增18家违约发行人,共涉及到期违约债券59期,到期违约金额合计约778.97亿元。新增违约发行人家数、涉及到期违约债券期数和到期违约金额较2020年上半年和2020年下半年均有所增加。
2021年上半年,我国债券市场重复违约发行人21家,涉及到期违约债券51期,到期违约规模合计约519.52亿元;重复违约发行人家数较2020年上半年(14家)有所增加,较2020年下半年减少1家;涉及到期违约债券期数和到期违约金额较2020年上半年和2020年下半年均大幅上升。
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债券市场累计有238家发行人发生违约,共涉及到期违约债券646期,到期违约金额合计约5729.69亿元。
联合资信认为,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违约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高等级违约情况仍较为严重,弱资质城投企业等级调降有所增加。2020年三季度以来,我国信用债市场接连发生AAA级发行人违约事件,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持续显现,发行人信用资质呈现出明显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弱资质企业信用风险持续暴露。2021年上半年信用等级调降的数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达到了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且高级别发行人明显增多。信用等级调降的发行人主要分布在建筑与工程行业、房地产管理和开发行业以及航空行业;地区方面,发行人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贵州和江苏等地。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弱资质城投企业等级调降大幅增加,主要集中在区县级平台,表明城投行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
——国有企业违约家数和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点,公司治理问题仍是民营企业风险点。2021年上半年,地方国有企业信用风险持续释放,新增违约主体占比首次超民营企业跃居首位,反映出弱资质国企信用风险加速暴露。民营企业随着此前违约风险出清,新增违约债券占比呈逐步下降趋势。
——违约企业行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持续释放。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违约主体涉及行业10个,与往年相比,新增航空行业企业发生违约,违约企业行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上半年新增违约企业行业集中在航空、交通基础设施和航空货运与物流行业。其次,房地产管理和开发行业企业违约发行人也较多。2020年三季度以来,“三条红线”、房贷“两条红线”和“集中供地”等各类调控政策不断出台,房地产行业融资持续收紧,信用风险加速释放。
——城投风险暴露、境外债违约、债务逾期等信用风险事件持续发生,引发市场担忧情绪。2021年上半年,城投非标违约事件频频发生,境外债违约、债务逾期等事件进一步引发了市场担忧情绪。城投风险方面,2021年以来随着城投监管政策收紧,防范化解隐性债务成为首要目标。在城投企业融资环境收紧、地方政府财政“紧平衡”的背景下,5月份城投债发行出现2020年来首次负净增,部分弱资质城投企业发债受限、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信用状况有所下滑。此外,2021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继续发生债券展期、场外兑付等特殊债券到期处置方式。
从偿债节奏看,7月、8月和11月单月的偿债量均在9000亿元以上,偿债压力相对较大。
对此,联合资信认为,下半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仍将持续暴露,但整体可控;民营企业信用风险仍然较大,警惕受大宗商品价格冲击较重、短期集中兑付压力较大的民企信用风险;国有企业信用风险仍将持续暴露,需关注地方“弱国企”信用风险;城投企业信用水平分化加剧,需关注弱资质,尤其是发达地区弱资质的城投企业信用风险;需适当关注房地产、建筑、煤炭、消费类、交通运输和贸易等行业弱资质企业信用风险;需适当关注东北、天津、江浙等区域的信用风险。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