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湖北恩施:头雁领飞奔富路

2021-08-12 12:32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8月9日,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崔家坝镇南里渡村,村民柯常银照例在柚园里忙活,给柚子梳果、套袋。与以往不同的是,她身前还架着一台手机拍摄,没过多久,一条短视频就更新在名为“农村柯姐”的抖音号上。

从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视频拍摄、剪辑技巧,崔家坝镇不少群众的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视频直播更成为南里渡村农产品销售新渠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名字——王金。

作为恩施州浩宇翔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搅活了直播带货这“一池春水”。

人才兴则乡村兴。靠着王金这样的“头雁”领飞,崔家坝镇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手机里“淘金”

“刚开始做直播时,老百姓看见我们拿着手机自言自语,都觉得奇怪的很。”王金笑着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网络直播带货成为新兴销售增长点,常驻恩施市处理公司业务的王金常听朋友聊到“网红”“直播”等热词,意识到其中机遇,决心打造乡村直播间。

说干就干,2021年1月,王金和南里渡村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引进专业人才组建了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直播团队。

团队主播定位在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展示生态养猪、手工布鞋、蔬菜种植等“第一现场”,每天直播4至6小时,腊肉、大米、番茄、干笋等农副产品现场上架销售,为村民带货达十万余元。

“不用到镇上赶集就能把东西卖成钱,老百姓现在都开始主动联系我们,想要上门去直播。”对于这样的转变,王金欣慰不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1年4月25日,王金团队在崔坝镇开展第一期培训,内容包括短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抖音直播方式、创业注意事项、社群营销等,培养农民自身成为带货达人。

截至目前,培训已经开展3期,合格结业学员达150人,覆盖白果、太阳河等乡镇,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发布搞笑段子、农村农耕生活、乡村美景、山民歌成为新晋“网红”。

南里渡村村民郑小武是培训班里的“尖子生”,抖音号“小武哥的一家人”最高视频播放量达200多万、点赞1.3万,正在持续积累粉丝,计划来年直播销售自家茶叶。

通过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对接,王金团队将在恩施市全部乡镇陆续开展网络创业培训,并着手组建千人农民网红直播团队,让更多人了解到西兰卡普、崔家坝皮影戏等本土特色文化和生态猪、羊等农特产品。

“要让老百姓用一部手机就能赚到钱,更要把农村生活和乡村振兴的风貌传达出去。”让更多人喜欢上恩施的乡村文化是王金的心愿。

香菇撑开“致富伞”

7月27日,崔家坝镇水田坝村白岩观组瓦屋场,徐晋南走进菌棚检查菌棒长势。

天气炎热,只需进行基础的控温保湿工作,他给工人放了假,自己注意着通风、遮阳、喷水,时刻精心照料。

从打工仔到工厂白领,再到如今的产业带头人,徐晋南的致富之路走得蹒跚却稳健。

在浙江丽水打工时,徐晋南常利用节假日到工厂邻近的广元农村玩。广元素有“中国香菇之乡”的美誉,家家户户靠着种香菇致富奔小康,看着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徐晋南有了想法。

经过到龙凤镇大转拐村和青堡等地考察、请教,2018年5月,徐晋南注册成立恩施市热土地农业专业合作社,与10多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在水田坝村瓦屋场扎下根来。

奋战两个月,平整出12亩土地,31座标准香菇种植大棚占地7500平方米;镇村干部上门协调改建危桥、疏通涵道、周转资金,与润华农业合作社合作,15万支菌棒进棚,徐晋南的香菇事业慢慢走上正轨。

2018年11月,徐晋南的大棚产菇了。他带着鲜菇以崔坝为起点,向红岩、高坪、野三关一线寻找市场。

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产出的香菇个头不大,颜色偏黑,被称作“核桃菇”,但口感鲜嫩,受到沿线餐馆食客青睐。

当年年底,徐晋南就开出工资10余万元,以务工的形式前后带动贫困户40余户,更逐渐摸索出技术,解决自己做菌棒的难题,带领更多人致富。

两年过去,如今合作社年产鲜香菇50万斤,产值达200万元,内销州内多处农贸市场、318沿线乡镇,供不应求。        

“对有地有劳力的农户,可自己建棚,合作社提供菌棒、技术、回收产品。对无劳动力的农户,在合作社租棚,托管给合作社,收益分红。”徐晋南介绍,香菇是高投入、效益快的产业,合作社提供菌棒菌棚,一万个菌棒便可收入2万余元。

目前,水田坝村已有3户开始尝试自种,预计之后逐步增加,小小香菇成为水田坝村“振兴密码”。

土豆刨出大产业

“我是共产党员,带领乡亲们一起富裕是我的责任。”说这句话时,李峰语调铿锵、眼神坚定。

2011年,李峰成立润旸农业开发合作社,准备在扩大自家农资超市经营范围的基础上发展产业。经过慎重考量,2016年起,他抓住“马铃薯主粮化”的契机,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马铃薯。

“马铃薯的晚疫病防疫至关重要。”几年的发展让李峰成了“土专家”,什么时候喷药、防治,他说的头头是道。

在他的带动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越走越广,马铃薯也从几十亩、上百亩,到如今的500亩,覆盖崔坝社区、南里渡村、刘家河村等地。

七月是收获马铃薯的季节,基地里常能看这样一幅景象:李峰驾驶农机在前面挖,十几个人在田间捡、装袋,3个人上车,老婆吕宗芹开车运输,忙得不亦乐乎……

忙碌一个多月,每天收获20000多斤,夫妻俩晒得像黑炭,人也整整瘦了一圈,却动力不减:“老百姓数钱的时候,我们是最快乐的。”

每年为工人开工资近20万元,带动老百姓200多户种植马铃薯。李峰不仅带领乡亲富,还常为公益事业捐钱捐物——2018年,他为崔家坝镇福利院送去价值6000多元的微耕机、喷雾器和肥料;香炉坝修公路捐1000元,公龙修路捐3000元,连续两年为中村贫困户送种子、肥料、农药……

在夫妻俩的努力下,合作社先后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许可”和“恩施土豆”品牌许可,又争取到以奖代补项目资金,建起可存放680吨产品、占地3500平方米的仓库。

“明年我们争取在基地建立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标准,同时在高、中、低山分别扩大规模,借助镇上打造全州优质种薯基地的机会,让老百姓收益更好。”对未来发展,李峰心中已有蓝图。

一个个“土专家”“田秀才”戴上人才帽子,农村能人真正“聚起来”“强起来”“活起来”,搞活一片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崔家坝镇正在向着乡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振兴愿景不断迈进……(廖亮  赵映雪 于煜 崔显实)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