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把关人”职责
摘要:如今,创新发展已是工程咨询行业面临的首要课题。在王安看来,工程咨询业是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阵”,未来走好“第一方阵”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发展,尤其要打造智慧咨询,推进工程咨询业数字能力建设。
在“国家重大工程决策评估与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上,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撰、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国家重大工程档案》系列丛书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 | 潘晓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在日前召开的“国家重大工程决策评估与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上表示,在当前重要的历史交汇期,全面总结国家重大工程基本建设过程中的方法经验,共同探讨我国今后重大工程决策评估和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重大工程决策评估需要创新发展
“国家重大工程决策评估与创新发展高端论坛”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咨公司”)主办,邀请了参与和亲历重大工程的政府部门、两院院士、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工程建设单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回顾我国重大工程走过的光辉历程,为国家重大工程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王安表示,中咨公司作为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护航者,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先行者,成立近40年来,累计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提出了数万项咨询服务,亲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重大工程的投资建设,在优化我国生产力布局、提高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确保工程质量等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在未来的工程咨询中,必须具备系统观念,统筹协调好各方关系,比如,针对南水北调二期工程进行整体评估论证,就需要重点关注工程与水价的关系、调水量与长江生态的关系、调水量与非常规水的关系、调水量与各地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王安分析说,70多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存量基础设施。在未来新上马各项工程时,不仅要关注到工程本身,更要重视与这项工程相关的各方面关系,这样才能避免在咨询评估过程中遗漏重要问题而作出错误判断。
如今,创新发展已是工程咨询行业面临的首要课题。在王安看来,工程咨询业是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阵”,未来走好“第一方阵”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发展,尤其要打造智慧咨询,推进工程咨询业数字能力建设。现在处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一再证明了数据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工程咨询创新发展就是要提升行业的数据运用能力,主动拥抱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咨询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累积了海量的存量资料,如何将这些资料合理地数字化并使之发挥作用,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比如,中咨公司正在投入力量整合“中咨数据”,努力建设开放、共享、融合、协同、创新的数字智库和数字智力平台,并与有关单位加强合作不断完善数据库建设。
“近年来,中咨公司着重强调调查研究的作用,要求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回来、带着方案上报,向中央反映重大项目、重大投资、重点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王安分析说,要注重调查研究,推动工程咨询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工程咨询机构在各省市除了负责工程建设决策评估外,还承担了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等咨询任务,这就客观要求咨询机构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将掌握的知识信息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碰撞,形成有实用价值的专报或方案,这才能更好地显示出咨询机构的价值所在。
重大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重大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比如,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再比如,南水北调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输送水量相当于从南到北搬运了770个西湖,让超过1亿人受益。”原交通部副部长、中咨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希捷在论坛上表示,包括上述这些工程在内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使得我国基础设施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形成了完善、安全、高效、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为整个社会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供应。
重大工程项目也打造了“走出去”的中国名片。如今,以高铁、核电、桥梁等为代表的中国“大工程”正积极走出国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从南美到北非,都可以见到建设中的中国‘大工程’的身影。”胡希捷分析说,纵观人类文明历史,重大工程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推动人类文明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当今,工程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创新、优质、绿色、共享、开放、智慧的现代工程为引擎,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陈和生在论坛上表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放运行已经取得辉煌成就,为解决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看到,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种类及数量已经居于国际前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建议将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都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从国家层面统一部署,尊重科学规律,避免出现“大跃进”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其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在调研国内需求、国际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国内需求和建设力量进行评估,对领域、地域分布等进行科学规划,从而制定明确的发展路线图。最后,发挥地方积极性,支持联合建设。建立适当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集中力量建设和运行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重大工程档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论坛举办期间,重磅发布了《国家重大工程档案》系列丛书。这部由中咨公司编撰、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丛书,首次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大工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全书成稿共计430万字,分为交通、能源、工业、农林水和生态、社会事业和科学基础设施5卷7册,累计纳入204个重大工程项目。该丛书对每一项重大工程的基本情况、规划决策、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技术创新和工程价值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再现了这些工程的前期工作过程和建设运营成效。
“《国家重大工程档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仅留存了这些工程的珍贵记忆,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原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在论坛上表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验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无论是过去的工程建设,还是现在乃至于未来的投资项目,都应该立足于实际条件,包括技术能力、施工能力、资金能力、管理能力等,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还要为未来发展预留适当空间,为国家的项目把好关、守好门。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