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以科技创新助推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1-07-13 11:2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全力推动支持创新、降低企业成本、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各类政策真正落地实施,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将老工业城市打造成创新发展的新沃土。

中国发展网讯 老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对维护国家产业安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老工业城市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技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因此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赋能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我国老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拉动,特别是偏重型工业拉动,虽然产能规模扩张迅速,但科技创新的贡献度一直不够高。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12年前后,以东北地区为典型代表的老工业城市先后出现了“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使得振兴老工业城市的任务更加艰巨。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乏力,归根到底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工业城市产业创新能力不高。我国老工业城市汇集了不少的装备制造、航天、核工业、电子等重要领域的军工企业,具有技术、人才、装备等优势,但是除少数大中型企业外,多数企业由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部分重大技术装备及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致使产业创新能力不高,传统产业优势减退,新兴接替产业培育不足,产业竞争力优势不断减弱。二是老工业城市人才流失进一步弱化了创新动力。全国大中城市正在掀起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老工业城市面临更大的招才引智压力。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老工业城市已连续十多年呈现人才流出状态,尤其是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精尖年轻人才外流更加严重。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十年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646万,吉林流出人口337万,辽宁流出人口115万。三是老工业城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了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老工业城市重要科教机构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多已陈旧老化,需要更新换代,但部分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滞缓导致固有税源不断下滑,地区税收持续萎缩,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重新调整科技布局或新增科教机构不仅需要时间,也面临极大的财政支出压力。

二、科技创新赋能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老工业城市仍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存量,促进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需要在新体制下走创新驱动的道路,既注重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又注重提升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与高知识含量,使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是以增强产业链韧性和提升产业链水平为重点,加快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经济都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依靠创新来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很多地方的产业发展实践表明,只要加大技术投入,用先进的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装备、产品、模式和理念,传统产业也可以重新实现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产业链来提升经济效益。因此,要更好发挥老工业城市中大中型企业的作用,把握大势、抓住机遇,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联合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将老工业城市最具发展基础的传统产业重新打造为竞争优势产业。

二是以加强产学研对接和市场化转化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我国老工业城市虽然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但却普遍面临企业技术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差、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技术与市场“脱节”,相关成果难以在本地企业产业化,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需求对接与合作,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推动老工业城市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三是以高端人才和“蓝领”人才为重点,着力吸引、培养和留住创新人才。老工业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更加重视培养青年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工业城市“蓝领”人才优势,围绕重点产业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薪酬分配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员工持股,制定有效可行的激励政策,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

四是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为重点,优化创新生态。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政府的科技服务职能,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企业获得感为落脚点,建立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加快推广“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先进模式,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全力推动支持创新、降低企业成本、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各类政策真正落地实施,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将老工业城市打造成创新发展的新沃土。(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申红艳)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