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开创“一核、五中心、多领域”的AI产业新格局
摘要:在短短两年时间,浦东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350家增加到 600 家以上,相关产业规模达 910 多亿元,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浦东人工智能产业正呈现集聚和引领发展态势,并成为引领全球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变革的效应逐步显现。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人工智能是上海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7月9日,浦东新区召开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进会暨浦东新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布会。会上发布的《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地图》,展现了"一核、五中心、多领域"的立体化发展新格局。
作为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已先后举办2019年、2020年两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借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平台集聚资源,浦东强化创新引领优势,产业招商需求梳理和企业资源对接不断加强。
在短短两年时间,浦东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350家增加到 600 家以上,相关产业规模达 910 多亿元,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浦东人工智能产业正呈现集聚和引领发展态势,并成为引领全球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变革的效应逐步显现。
会上,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发布了《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地图》,展现了浦东"一核、五中心、多领域"的"1+5+N"立体化新格局。
其中,"一核"指张江科学城人工智能核心区;“五中心”指金桥、保税区、世博、陆家嘴和临港新片区等人工智能产业和应用集聚中心;“多领域”指在制造、交通、金融、医疗、娱乐、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应用示范,实现场景驱动人工智能产业能级跃升。
吴强进一步表示,浦东新区力争到 2023 年,建成 100 个有影响力的典型应用场景,推出 100 个领先的创新型技术和产品,超过 1000家人工智能企业高度集聚,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 2000 亿元,成为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自主创新策源地、应用赋能先行地、全产业链集聚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张雪丽揭晓了浦东十大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名单,涵盖芯片、机器人、金融、医疗、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华山二号A1000 Pro 芯片”“ASR 7205”“ArmMotus 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百度超级链”等产品榜上有名。
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核心基础技术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浦东新区将聚焦"卡脖子"领域开展“揭榜挂帅”,重点围绕制造数字化转型、智慧医疗场景、智能水域应用、无人驾驶应用、行业标准规范等五大赛道,打造新技术的比武台和新模式的试验场。
“揭榜挂帅”机制将以人工智能场景拓展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全面提升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支撑经济发展、市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等各领域的数字化应用。目前,已有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会上,上海市服务型制造示范区正式揭牌,浦东将积极利用新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上海制造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浦东新区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项目落地孵化的优质土壤。在发布会现场,微创医疗机器人全球总部、应脉手术机器人等 25 个人工智能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创新基础、智能芯片、智能应用、机器人等多个领域,为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链填补关键环节,助力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今年,浦东将继续以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抓手,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为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强劲引擎。
一方面,围绕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在制造、医疗、无人驾驶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揭榜挂帅"中国赛道"机制,在金融、零售、娱乐及教育领域,以人工智能场景拓展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全面提升新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坚实支撑经济发展、市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等各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另一方面,聚焦特色园区建设,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工信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处长徐鹏等出席会议。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