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推动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发展的“秘籍宝典”
摘要:产教融合推广大使、天津大学建设与规划高端培训中心主任杨云婧认为,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调研,产教融合应将社会、企业与大学课程的设置进行有效的结合。
王敏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 | 成静
日前,“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于“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期间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成功举办。该论坛由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天津大学、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从智能化、绿色化的建筑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对零碳城市建设实践经验与创新发展战略进行了探寻。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虎军表示,作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建设试点城市,天津市在与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紧密互动及协作下,将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建设视为共同目标追求,合力推动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业态落实落地,协调推进学科交叉、跨领域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探索搭建智慧城市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密切联动互促机制。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是各方共同努力的宝贵成果,也将对天津市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教融合是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李行表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核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又是产教融合。建筑创新教育决定了建筑的未来。如何促进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协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议题。
据介绍,“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旨在打造跨界创新要素“引力平台”、突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藩篱、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共建共享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建设经验。
与会嘉宾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深化新型智慧人才的应用培养,聚焦社会需求,深耕未来教育发展,积极探索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应用教学改革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步伐,专注于面向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的未来教育发展,发挥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和输送中的枢纽作用。
天津大学副校级干部谭欣表示,智慧城市与低碳城市的建造依赖学科交叉和产教协同创新。天津大学积极参与和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汇聚与配置,致力于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4月,天津大学成立了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教学研究培训基地,也就是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并发起成立了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2019年4月,发布了新工科天大方案,探索实施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同时,还建立了我国首批智能建筑研究生专业,为探索我国未来创新型智慧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
高校是产教融合的理想机构
为了加强产教融合的可持续推动,本次论坛还专门设立了产教融合暨展教融合基地、产教融合秘书处和产教融合推广大使,多位专家和企业家担起了学术专家和产业专家的重任。
智慧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维效率及品质,是建筑业减碳的重要技术支撑。但建筑行业现实情况是智慧化程度较低,不同的研究机构给出的结论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显示建筑行业的智慧化程度在所有的行业中处于倒数水平。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就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建筑业智慧化和零碳的目标。这一过程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其中科技创新是硬件支撑,人才是软件综合支撑,而高校是产教融合的理想机构。
传统的建筑行业有许多专项人才,例如建筑设计人才、结构设计、暖通空调、照明、电器等,但是这些人才普遍对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建筑并不十分了解,或者说建筑行业内多数的人才目前尚不具备智慧化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于未来的智慧建筑设计师、智慧建筑设计师的合作伙伴、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产品经理或者是更高层次的人才就需要补上信息技术方面的短板。而产教融合是补短板的捷径。
产教融合推广大使、天津大学低碳建筑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刚围绕“智能建筑对零碳城市的贡献,如何培养智能建筑专项人才,未来产教融合对双碳战略的作用”三个问题,系统介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专项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智能建筑专业策划焦点、培养体系特色和产教融合成果。“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和双循环的发展模式,大学有责任有义务做好产教融合,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切实为我国智慧零碳发展提供急需的新型人才和关键技术。”刘刚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林波荣表示,进入“十四五”以来,建筑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首先,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了各界对于建筑环境营造的反思,健康中国的建设需要全流线的功能提升和改造,将健康纳入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全过程。同时,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方式出现颠覆性变革,“数字城市”有望于2050年之前全面实现。与此同时,城镇能源系统将进入“可再生能源时代”,发展目标转变为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能源消费侧革命。“这些机遇与挑战促使未来建筑向着功能与空间的健康化、智慧化、个性化、共享化方向发展。我们也将从建筑设计新方法、环境控制新产品、数字驱动的智慧运维三方面入手,紧跟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林波荣说。
产教融合赋能继续教育
产教融合推广大使、天津大学建设与规划高端培训中心主任杨云婧认为,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调研,产教融合应将社会、企业与大学课程的设置进行有效的结合。“高校不能是学生的象牙塔,科研与教学要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实用性人才,不应该出现高校教育与社会企业之间脱节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做好产业与教育的平台对接融合工作。”杨云婧说。
另外,杨云婧认为,产教融合不能只是针对在校学生,大量走上工作岗位的在职继续教育同样应该得到重视。因为即使高校的产教融合工作做得再好,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仍然是有限的。同时,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时间较长,一些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和企业等待不起的,这就要求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保障,不断输送精品课程和健全的教育体系,成为“终身学习”的平台。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