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到2025年,山西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4500亿元,年均增长12%,产业聚集程度显著提高,新装备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成为现代制造业强省的重要支柱。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崔志强报道 新装备既是发展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关键基础支撑,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及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更是山西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4月30日,山西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十四五”新装备规划》(下称《规划》),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是落实“六新”求突破、转型蹚新路的具体行动,对实现“十四五”时期转型出雏型阶段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6月17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发布会,主题是新装备专项规划,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新装备规划》主要内容。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十四五”时期该省新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要求,综合考虑山西省当前发展条件与未来发展机遇,比照中部六省区域发展现状和趋势,紧紧抓住山西省装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总思路,提出山西省新装备“十四五”发展目标体系。
据了解,新装备发展目标包括规模效益、创新能力、智能绿色3个一级指标,共7个二级指标。主要指标中,2020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2695.6亿元,“十四五”期间是该省新装备转型提升的关键发力时期,也将是新装备产业高速增长期,力争实现年均增速12%以上,到2025年营业收入可以达到4500亿元;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年均增幅达20%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五年实现数量倍增;到“十四五”末省内新增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山西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8%;智能制造水平有力支撑我省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取得竞争优势,智能制造成熟度3级以上企业占比达到20%;省级以上绿色工厂五年实现数量倍增。
山西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处长张晓蕾介绍:为突出《规划》发展重点,积极对接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充分沟通并认真研究国家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等“十四五”规划要点,最终选择了十五大细分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并根据这十五个产业领域不同的规模梯度和发展阶段,打造“564”新装备产业体系:一是围绕山西省智能煤机、重型机械、纺织机械、农机装备、煤化工装备等5个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迭代升级,赋能新装备;二是围绕山西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装备、通用航空、节能环保等6个成长性强、市场广阔、应用前景好的新兴装备制造业,通过挖掘潜力、锻长板补短板,做大做强潜力新装备;三是围绕智能机器人、高端工业母机、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4个国家战略装备制造业,通过招商引资、补链延链强链,引进发展战略需求新装备。
山西省工信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张占祥介绍:“十四五”期间,山西省新装备发展将以“两个大局”为战略视角,坚决锚定“2025年转型出雏型”的战略目标,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推动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推进新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为主线,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服务化、融合化”为发展路径,补短板弱项、锻长板优势,推进智能煤机、重型机械、纺织机械、农机装备、煤化工装备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积极培育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装备、通用航空、节能环保等潜力产业做大做强;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进智能机器人、高端工业母机、航空航天装备、船舶海工装备等高端产业,打造全国高端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助推山西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推动山西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新装备发展助力山西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到2025年,山西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4500亿元,年均增长12%,产业聚集程度显著提高,新装备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成为现代制造业强省的重要支柱。智能制造水平有力支撑新装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取得竞争优势,绿色制造水平有效破解山西省新装备发展的环境困局,整体实现赶超式发展,成为特色高端装备制造强省,形成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为山西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