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品牌 红色传承铸就红色名校
摘要:“红色办学”是该校创办“一流中职”的一张特色名片,他们突出“红色”这一特色,使红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红色精神和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杜湖亭 耿敏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尹明波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是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政府直辖的一家国办中职学校,是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国家AAA红色景区学校,在校生4000人,教职员工300人。“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五个突出’,用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品牌,以红色传承建设红色名校,全力打造中等职业教育‘红色样板’。”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树林介绍说。“红色办学”是该校创办“一流中职”的一张特色名片,他们突出“红色”这一特色,使红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红色精神和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周月星一行到校调研国防特色校及红色教育工作。图片由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提供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高质量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集中签约仪式。图片由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提供
突出红色办学,把技校办成“党校”
“2016年,组织上派我到学校担任校长,此前我在区委党校工作了6年。”王树林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讲述了他的“红色办学史”:上任伊始,就尝试着将党校的办学理念带进技校,提出“四个一”办学理念,即“建设一所新学校,打造一支好队伍,培养一批好学生,追求一个高目标”,把对学生们满腔的热爱化作工作中的实际行动。
于是,新校广场命名为东方红广场,广场用大理石铺装了一个巨幅中国地图。校园里10座建筑物都以革命纪念地命名,全校108个班级名称都以一位革命先烈及英雄、英模的名字命名,校园主要道路都以重大革命战役命名,校园里的30多块景观石,则书写着象征中国革命的历史名山。在教学楼、图书馆,还设有伟人图片展厅、“平语近人”展厅、老渤海精神展厅、百年党史展厅、国防教育展厅、红色藏品展厅等。学校还开辟了学生体验劳动的“南泥湾”。
同学们住宿在“延安”,学习到“韶山”,沿着“辽沈路”到“古田”“嘉兴楼”实训,“南泥湾”劳动,“遵义楼”实习,“西柏坡”就餐,“南昌楼”传琴声,“井冈山”有实战,沐浴革命风、驰骋新时代,“红色”魅力无边……整个校园就是一个中国革命史的缩影,每个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走遍”中国的主要红色纪念地,就能上一堂生动的党课。
“天长日久,春风化雨,耳濡目染,化风成俗。”王树林直言,学生们天天在党史、中国革命史熏陶中,潜移默化,淬炼成钢,实现了可喜的“三个转变”:变得爱学习了,找回了自尊自信;变得懂规矩了,学会了知恩感恩;变得愿奉献了,知道了回馈社会。
突出从严治校,把技校建成“军校”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王树林感慨地说,学校坚持实行严格的军事化培训和日常的军事化管理,用军人的纪律磨砺孩子的韧性,目的就是致力于培养具备正能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退役军人进校园当教官。每年近20名退役军人驻校当教官,按“军人”标准培养学生。校园里,学生站如松、行如风,一人成点、两人成行、三人成排、四人成队,活脱脱一个红色“军营”。
——领导带头讲“红课”。构建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思政课改革方案,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带头登台上红色思政课,每周一下午“雷打不动”。
——思政课用好“校园红”。将教学内容和红色校园巧妙衔接,把课堂搬进红色展厅、实训基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红色思政育人,让“拔节孕穗”期的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党史展厅学生是“红粉”。为了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到全体师生中去,校团委开展了“少年工匠心向党,青春奋进新时代”党史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体验,在知识竞赛、演讲答辩中得到提升。
——升旗仪式融入“中国红”。坚持每周一举办“国旗下的激情演讲活动”,让学生把学习党史收获讲给同学听,宣讲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通过红色铸造、红色灌输,学生们达到了“五自”:自爱自尊自强自立自勉;做到“五爱”: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爱父母。比如,杭州时代广场火灾中救火的人员中,有该校毕业生李梦迪;新疆反恐斗争中冲锋在前的军人中,有该校毕业生梁光德;舍己救人、献出16岁年轻生命,被东营市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被滨州市评为“滨州好人”是该校学生彭中山。近年来,多家国家级新闻媒体都对该校红色办学给予重磅报道。
突出品牌效应,校园就是AAA级景区
滨州是渤海革命老区的腹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渤海革命老区有5.5万名革命烈士、82万名民工支前。“为了弘扬老渤海精神,2019年我们申报了国家渤海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并顺利通过国家文化旅游部门AAA级景区验收并授牌。”王树林自豪地说,学校建在景区里、景区就在学校里,这在全国1.6万余家技校(中等职业学校)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红色”影响力。
红色引领。滨州市关工委等6部门编写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红色读本印了5000册,组建了强大的思政课队伍,做到了队伍、方案、教材、教案、基地、笔记、心得、演讲、考试、互动“10个有”。
红色关爱。成立高规格关工委组织,下辖关工委办公室及红色思政教学中心,形成“关工委办公室——红色思政教学中心——教学科室——系部——班主任——全体教师”一体化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体系。“老将”出马。定期邀请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老革命吴振海、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沙成芳、赵同芳等“老将”来校为孩子们作革命传统报告,传承宣讲红色基因,充分发挥了“五老”和社会教育基地作用,
红色体验。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赴渤海革命纪念园参观学习,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献爱心,组织学生到学校第一书记所在村学雷锋、传授红十字会精神,让学校红色基因传承活动进一步向社会延伸,形成了巨大的红色教育合力。
红色传承。编印《红色校园》宣传册,编写《经典传唱》《英模名录》《红色记忆》《渤海先锋》《滨州新貌》等“红色教育”辅助课外读物。每天的课间操,红歌在校园激昂响起;每周五的周末大讲堂,师生同台讲红色故事、演红色小品;每周日晚自习,组织学生观看爱国教育和励志影片。此外,学校每年3月组织学雷锋系列活动,每年清明节组织“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班级红色诗歌朗诵比赛,每年9月新生开学组织为期2周的红色军训和入学教育,每年国庆节组织“庆国庆·颂祖国”班级红色歌咏比赛。
突出立德树人,学生眼里的温馨家园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始终秉承“对同事为兄弟姐妹,待学生如亲人”亲情办学理念,学校就是学生眼里温馨的家园。按照王树林的说法,学生进了校门,春天将得到呵护、夏天将享受凉爽、秋天将收获硕果、冬天将体验温暖;进了校门,讲规矩、讲礼貌、能自立、能吃苦、重品行、有转变。
学生当主角。充分发挥全校42个红色社团的作用,让孩子们“当家作主”。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红色导游员、卫生监督员、校风校纪督察员——都交给孩子们大显身手。
老师做示范。真正将学生当成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位学生。
学校做保障。在校园,看看学生公寓,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暖瓶、洗漱用具、鞋袜摆放有序;走进学生餐厅,师生共餐,刷卡买单,没有特权。每天的大值班,晨曦微露时老师已经到岗到位,直至学生公寓熄灯,老师仍在夜巡保护。待学生如亲人,在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举目可见,屡见不鲜。
自2019年以来,共有来自国内外1600余批、6万人次走进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这个红色3A景区参观、考察、学习。“先后有22位将军来校参观考察并题词给予勉励,山东省关工委8名主任莅临指导。”最让王树林感动的是,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周月星来校参观,离开时临上车前给他敬了个军礼并称赞“你们颠覆了我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看法”。
突出奉献社会,勇当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我们一直致力推动‘服务发展、奉献社会、为了孩子’三方共赢、互促并进。”在王树林看来,就是因为他们的红色校园、育人模式,才引得“蝶飞莺舞,满园芬芳”。
山西省太原市有两名女生由父母陪伴,千里迢迢来此读书,学校为这两个孩子成立了服务专班,“吃住行、安全、生日”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孩子母亲写来感谢信:游子求学多艰辛,师如慈父牢挂心;恩情如水注芳沁,为母感激异乡亲。
“这几年,我校学生无一人被开除、无一人有违法犯罪记录,而且人才辈出,世人刮目相看。对这一点,我尤其感到骄傲与欣慰。”王树林认为,对学生应该用心血汗水去浇灌、用大爱无疆去关爱。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红色教育实践证明:通过红色关爱培养的孩子,“参军能成英雄,就业能成工匠”,满满的正能量。譬如,学校涌现出全国第五届职业院校发明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职业学校无人机大赛的获奖者、黄炎培技能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也淬炼出各行各业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奋斗者。现在,该校毕业生“很抢手”,每年上千名毕业学生,除服务于本地外,有不少被各地机关、企业录用并成为骨干力量。
学校的校办企业同样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学校所属企业滨州锻压机械厂生产的车载钻机系列产品,被商务部指定为“援助非洲1万台钻机”计划,其生产的车载打水钻机系列产品远销亚非拉6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技工院校产教深度融合、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今年4月25~29日,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来校蹲点并形成《这里的红色教育可圈可点——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依靠红色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蹲点调查》调研报告,得到山东省委有关领导签批、签阅,山东省教育厅还决定在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召开全省职业院校红色教育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与该校牵头打造的“全国职业院校德育红色联盟成立大会”一并召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王树林表示,全校师生将乘势而上,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坚守“红色”这一根本底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力打造中等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齐鲁样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地。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