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产业共振探索:联动存量与开发增量
摘要:广州、佛山两市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仅20公里,接壤地段长达197公里。2020年两市GDP总和达3.6万亿元,占广东省1/3。广佛同城化作为国内最早实践同城化概念的地区,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胡钊 穗发宣 方建永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张洽棠 皮泽红 殷晓旭
城市和产业如何协调并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观察到,无论是联动存量,还是开发增量,都是城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探索路径。
图为山东济南宽厚里一角。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广佛:合作再提速“双万亿”同城兄弟
清晨,“广佛候鸟”从佛山的广东金融高新区家中出发,乘坐广佛地铁到珠江新城,用时不到一个小时……广佛双城生活无缝接轨,正得益于两座城市的无间融合。
从12年前广佛签署同城化框架协议,到如今打造广州都市圈发展,广州与佛山两座兄弟城市正逐步实现全域同城化,激发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的强大动能。双方不仅在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环境共治、民生共享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催生出全国唯一的“双万亿”同城化城市组合。
广州、佛山两市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仅20公里,接壤地段长达197公里。2020年两市GDP总和达3.6万亿元,占广东省1/3。广佛同城化作为国内最早实践同城化概念的地区,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今年,两市将持续升级深度合作,推进成立广佛规划委员会,探索实现规划统一编制、统一实施;落实人才合作协议共建“广佛制造业人才走廊”;专门印发实施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布局未来五年同城化工作……一系列重磅举措也将持续支撑广佛全域同城化成为全国同城化的典范和标杆。
深化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引领带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是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彰显国家中心城市担当作为的重要体现。去年以来,广佛全域同城化开启新局面,取得新进展。
今年,两市将持续升级深度合作,推进成立广佛规划委员会,探索实现规划统一编制、统一实施;落实人才合作协议共建“广佛制造业人才走廊”;专门印发实施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布局未来五年同城化工作;以市场化手段为引领加快广佛重大平台建设,通过两市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有效推动重大平台项目建设等……一座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大都市”正呼之欲出。
同城化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在顶层设计方面,广州和佛山加强两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紧密衔接,充分体现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去年,广佛两市已联合编制《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方案》,联合印发《广佛两市道路衔接规划修编》《广佛两市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行动细则》等文件。
今年,两地将持续推动《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方案》等一系列重大规划方案报批和落地实施。
同城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广佛地铁日客运量已超50万人次。10年前,广佛地铁开通,如今,日客运量已超50万人次。两地正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深入推进广佛交通互联,在建地铁对接线路2条(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西延顺德段、佛山地铁2号线引入广州南站),规划衔接通道15条,地铁网络进一步融合互通。
深入共建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广佛深入共建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先进装备制造和汽车两个产业总规模超2万亿元。两地还携手深圳东莞共建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在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成功胜出。今年,两市将深入推动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建,加强广州现代服务业与佛山制造业联动,探索广佛产业协同发展“链长”工作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两市共同组建实体公司——广佛投资发展(广东)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两市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投资运营的跨区域标志性工程广佛荟项目也正在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中,如今,广佛荟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比选进入最后阶段。该项目位于佛山三龙湾与广州番禺交界,毗邻广州南站,是横跨陈村水道的城市综合体建筑。该项目集交流、会议、展览、商务、酒店、商业配套等功能为一体,主体建筑规模约15万平方米,主要服务于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启动区整体需求,同时也可作为拟进驻开放性大学配套设施,服务于广佛合作办学项目。今年,广佛将加快推进广佛荟项目前期工作。
今年,广佛将进一步深化政务同城办理,丰富通办事项,优化通办流程。支持高校在学科建设、毕业生就业等领域加强合作,深入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联动机制,推动电子健康码互用、预约挂号互通和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拓展“群体通”线上服务功能,合作举办赛事活动,提供体育便民惠民服务。
随着广佛同城化的持续深入,数十万“广佛候鸟”在两座城市穿梭往来,“双城生活”已成常态。
山东禹城:布局五大产业集群,建设“智造”新城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禹城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把布局产业放到关键位置,突出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效应,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构筑以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为主导,以高端化工为优势,以未来新兴产业为辅助的“311”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建设智造禹城。
第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聚焦打破制约禹城制造瓶颈,梳理“311”产业集群技术链、创新链、产品链、价值链,制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清单,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推动产业链现代化。聚焦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产业集群,全面推广产业链链长制,努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服务全国的产业链供应链。
强化产业链配套协作。鼓励骨干企业与研发机构、中小企业联合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开展集群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营造良好产业链生态,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第二,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
依托松果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新材料汽车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其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充电桩领域。依托提艾斯科技、鲁银粉末冶金等企业,提高汽车整车电子电线束、齿毂、缸套、底盘等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的科技含量,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依托通裕重工、三裕风电等企业,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生产。
依托通裕重工、国晶新材料、罗美美妆、三越仪器等企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核心零部件、精密轴承、建筑消能减震装置监测设备等。
第三,做强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围绕功能糖与植物蛋白两个产业链条,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推进工业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围绕大豆深加工,积极开展大豆废水制备酶制剂、乳酸链球菌素的研发和产业化,在全国叫响禹城非转基因大豆品牌。加强终端产品开发,加快功能糖在食品、饮品、保健品、畜禽用品等方面的研发生产,推动建设大健康产业园。
依托禹王制药、艾兰药业、东瑞生物等企业,打造特色原料药产业和稀缺原料药产业。依托功能糖、植物蛋白优势,重点瞄准糖尿病、慢性病、健身等特殊人群,大力培育特医特膳食品产业。支持医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基因药物、蛋白药物等生物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开发老年人健康用品。
充分运用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转变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打造中国功能糖城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打造智慧化、专业化的康养服务体系。
第四,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深化与东方电气、南京风电的合作,发展风力资源开发、环保产业、多能互补、储能系统等,加强风电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推进核电装备、储氢设备等新能源装备的研发生产。加强风能资源开发,推进运达风电、华润风电、东方电气等风电项目建设。依托新园热电、光大环保、惠福新能源等企业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垃圾焚烧发电、污泥焚烧发电、沼气利用等新能源利用项目,积极探索分布式能源等新模式,助推新能源产业扩量提质。
依托通裕重工、山东军钛、宝元硬质合金等企业,壮大钛合金材料规模,打造华北钛谷。依托鲁银粉末冶金、汇嘉磁电等企业,开发高压缩性铁粉、软磁材料粉等高性能钢铁粉末新品种,以及粉末冶金汽车用关键零部件、高强度粉末冶金零部件等钢铁粉末冶金制品。
第五,培育未来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推动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机床、汽车、医疗及政务、城管、社区、旅游、教育、安防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智能服务平台等构建。积极加强与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合作,搭建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平台,引进中高端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项目。
积极加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华大基因、达安基因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发展精准医疗技术,开发精准医学的检测试剂、个体治疗药物等医药产品,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育种、司法鉴定等非临床检测。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