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培育细分领域冠军 打造农业产业强市

2021-03-17 16:03 中国发展网

摘要:荆门,传承了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在跨越崛起的征途中,农业产业化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发展气场。

中国发展网讯

广袤的江汉平原,沃野千里。

古老的荆楚文化,底蕴悠长。

荆门,传承了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在跨越崛起的征途中,农业产业化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发展气场。

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荆门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优质稻米、高油酸油菜、优质生猪、漳河清水小龙虾、精品花卉苗木为主导的全产业链。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荆门以“五个一”工程奏响品牌之音,以品牌覆盖全产业链发展,培育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一个农业产业强市正在崛起!

一袋米:京山桥米 香飘万里

荆门,长江流域水稻发源地之一,出土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种化石,水稻栽培历史源远流长。

几千年过去了,春播秋收,一年种植一季水稻已成为大部分荆门农民生产的习惯。而这一年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亩产的多少和稻米的品质。

跟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80年代种田农民讲的是“双百斤”。在化肥的催生下,亩产一路高涨。1983年,荆门成立地级市后,全市粮食总产平均每年以超1亿斤的速度递增,成为“南方稻区售粮之冠”。

丰富的稻米资源催生了一大批大米加工企业。在企业和农业部门的推动下,农民开始更换受市场欢迎的优质稻。

试验示范、建核心基地……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了优质稻,“优质优价”的水稻收购市场也逐渐形成。荆门的水稻品种出现了一次集中更替,到2020年,荆门优质稻面积达2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这众多优质稻品中,京山桥米脱颖而出。看历史,明朝嘉靖年间京山桥米被列为皇家贡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看市场,口感筋柔、米香浓郁的京山桥米,备受市场青睐。

未来几年,荆门将实施水稻品种优化、技术优化、品质优化“三优”科技创新行动,全面提升稻米品质,并发挥桥米独特文化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链垂直整合,推进稻米精深加工,开发休闲食品和功能食品,建设集育种制种、优品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同时,以优质稻米为主攻方向,通过品种更新推动品质提升,聚力打造百亿企业,擦亮“京山桥米”品牌,

一粒粒飘香米,温暖寻常百姓家。

一壶油:湖北菜籽油 荆门高油酸

“中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荆门。”

湖北省位于世界油菜最大产区——长江流域之中心。而位于湖北中部的荆门,地处大洪山余脉与江汉平原交汇地带,气候适宜,资源禀赋优越,用农民的话说,最适合种油菜!

解放初期,油菜这种普通的大田作物就在荆门这片沃土扎下根。之后的几十年间,从普及双低油菜到推广高油酸油菜,从收籽榨油到“一油多用”,从卖菜籽到强品牌,荆门油菜产业始终站在时代潮头。

现在,荆门油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左右,是全国油料产业带的核心区和全省最大的优质油菜生产区。

近年来,荆门依托科研院校、院士专家聚力聚焦高品质的高油酸油菜,牢牢抓住省内高油酸油菜制种权,建成了全省唯一的高油酸油菜繁育基地,全市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高油酸油菜的产业化开发。

不仅如此,荆门还致力于油菜多功能开发。油菜未开花前,农民们会收获菜薹,每亩增收500—600元;开花后,蜂农会带着蜂箱赶往油菜田,采集春天里最甜的油菜蜜;盛花期,点点黄花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人;七成熟的油菜油脂最丰富,是牛羊最喜爱的青饲料;收获后的油菜秸秆被机械粉碎抛撒在田里,这是下一季农作物最好的肥料……就这样,“一壶油”的外延被无限放大。

未来几年,荆门将发挥高油酸油菜产业先发优势,引进和培植知名油脂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提升荆门油菜花旅游知名度,建设集制种、种植、观光旅游、油脂和副产物深加工、油脂储备和物流于一体的高油酸菜籽油全产业链。

一滴高油酸菜籽油,香溢千家万户。

一头猪:钟祥蟠龙菜 享誉海内外

“家”,上面“宀”表示屋顶,有瓦遮头,下面是“豕”则表示猪。这个字形象地表现了猪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

对荆门人来说,对美味的深深记忆应该是逢年过节时,餐桌上的一道菜——蟠龙菜。蟠龙菜得名于明朝嘉靖登基之时,这道“以吃肉不见肉而著称”的昔日宫廷御膳,迄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

要制作好这道菜,首先需要优质的猪肉。

荆门几十年如一日,大力发展生猪种业。湖北龙王、湖北金农谷、湖北劲豹雄猪钟祥牧原等一批高标准育种场、公猪站先后建立起来。截至目前,全市现有种猪场达26家,常年存栏优良种猪2.02万头。

在养殖过程中,荆门生猪养殖企业通过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学者紧密合作,养殖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生猪生产已经从

落后的传统饲养模式转变为科学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基本实现了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目前,荆门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1246家,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0%。

未来几年,荆门将聚焦生猪全产业链打造,发挥生猪养殖产量优势,建设集养殖、屠宰、分割、肉制品深加工、饲料加工、冷藏、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依托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猪肉食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企业,构筑种猪-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链,发展屠宰加工业、肉制品精深加工和饲料加工,培育全国知名的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把荆门打造成全国肉食品供应基地,全面助力富民强市。

一碗蟠龙菜,勾起思乡情。 

一只虾:美丽漳河水  清水稻田虾

漳河,荆门人的生命之河。漳河,荆门人的母亲之河。

作为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漳河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核心区达到一级标准,稀有的索氏桃花水母正是水质好的标志。

好水养好虾,良好的水环境是小龙虾生长发育和品质保证的重要前提。

优质的漳河水则养出了不一般的“好”虾——漳河清水虾,这种虾具有“鳃白、腹白、肉白”的特性,俗称“三白虾”,色泽鲜亮,肉质饱满鲜嫩,口感无可挑剔。

为了发展小龙虾产业,荆门制定了《荆门市漳河清水小龙虾“虾稻共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这是全国第一个清水小龙虾养殖地方标准。同时,积极开展标准化养殖基地创建,全市1000亩以上的虾稻共作基地达到26个,漳河清水小龙虾示范基地达35个。2020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90.9万亩,产量10.3万吨。

原料好,自然促进加工业的发展。目前,荆门有5家小龙虾加工企业,加工能力10.6万吨,湖北楚玉、湖北仁尚仁均是全国小龙虾加工能力达万吨的10家小龙虾加工厂之一。全市形成了以小龙虾整肢虾加工、虾仁加工、虾尾加工及甲壳素等精深加工为体系的小龙虾加工产业链。“楚玉”、“思玉”、“楚家珍”、“荆品少虾”等小龙虾加工品牌获得市场认可。

未来几年,荆门将发挥水资源优势,走品质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道路,以提升质量效益为核心,建设集良种选育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餐饮旅游、节庆文化于一体的小龙虾全产业链,打造全省清水小龙虾精品名牌,建设全国高品质小龙虾产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份醇香小龙虾,开启荆楚美食盛宴。

一枝花:荆门“一枝花”  装点千万家

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人们借由花木的自然之美,探寻自我的精神追求。

花木簇拥的荆门积极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突破性发展花卉组培繁育,加快区域性花木交易市场建设,打造集组培繁育、精品种植、市场交易、文化创意、观光休闲于一体的花卉苗木全产业链。全市花卉苗木面积64万亩,约占全省三分之一,年产值30亿元。

大柴湖,依托农青园艺、壹鸣科技等龙头企业,由全国最大移民集中安置区华丽蜕变为我国最大的花卉产业基地之一,全力建设成中国最大的蝴蝶兰、十字花科花卉组培中心,打造大柴湖“中国花城”品牌。被誉为“活化石”、“盆景之王”的对节白蜡,树形优美,盘根错节。1999年,对节白蜡盆景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获得奖项,从而促进了其产业化发展,京山市实现了由“盆景之王”向“产业之都”转变。

未来几年,荆门将以集约化、特色化为发展方向,深挖山地、林地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以大柴湖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档盆花产业,引育盆花生产、加工、旅游、销售龙头企业,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鲜花卉交易市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提升“中国花城”集群化发展水平。以京山对接白蜡为重点,大力发展小微盆景产业,建设京山对节白蜡小微盆景产业园,打造全国最大的对节白蜡小微盆景交易市场。

一枝致富之花,在荆门落地生根。

新一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号角已然吹响,焕新启幕的“五个一”工程将奋力助推撑起“中部支点”,在荆门这片千年农耕圣地上,谋新篇、画新图! “(廖亮  彭文洁  王晓艳)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