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立下愚公志 誓圆小康梦
摘要:“我们将会继续扩大规模、踏踏实实办好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助力乡村振兴,不辜负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合作社负责人谈廷佩说。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赵春兰 记者王斌报道 国列贫困县、全省连片贫困县区、全省深度贫困县区,这些都是属于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的贫困标签——贫困程度之深、脱贫难度之大、扶贫成本之高,是武都区直面的特殊区情。
早在2013年,武都区界定贫困村287个、贫困人口3.71万户15.01万人,贫困发生率30.26%。面对如此严峻的脱贫任务,武都区委、区政府不等不靠,埋头苦干,通过连续六年的勠力攻坚,这里成了一片希望升腾的土地。
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就业培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武都的干部群众奋力书写出了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补“短板”解难题
“宅者人之本”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发展之基,安居才能乐业。一栋栋安置房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后续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步入蒲池乡易地扶贫搬迁两水安置点,小区内绿化优美、环境宜人,各种各样的小轿车整齐停放了一排。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下着象棋,妇女们几个围成一团,边聊天边做着手里的针线活,孩童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
图为蒲池乡易地扶贫搬迁两水安置点
“家里老人和丈夫身体不好,孩子都在读书,以前家庭收入主要靠我在周边打些零工,所以成了贫困户。去年7月份,政府把我们从乱鞍子村搬迁下来,我家6口人共交了15000元,便住进了100平米的楼房里。搬迁到两水后,我和丈夫在武都区黄鹿坝电厂各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总收入在5000多元以上。”“现在脱贫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我们打心底里高兴,以前居住在山上看病难、孩子上学难、收入少,搬迁到两水镇后孩子读书再也不用租房子住了,家庭收入也有了保障。”乱鞍子村村民孟小花告诉记者。
产业助农“跳”出贫困线
武都区马街镇是传统花椒种植大镇。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该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实际,在沙坪流域创建万亩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区域规模达1.2万亩,受益群众911户4100人。同时,推广种植了由山东湘鲁食品公司订单收购的美人椒。以规模性租赁闲置土地、社员入股分红的方式发展立体农业和订单农业,通过“双椒”套种,发展种植美人椒2000余亩,每亩增收2000元至3000元。
图为马街镇花椒喜获丰收
“我们这里山大沟深,耕地稀缺,发展花椒林下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说起“双椒”套种的好处,马街镇沙坪村花椒种植大户杜社林颇有“发言权”。杜社林认为,从单一种植到林下套种,不是花椒与辣椒的简单叠加,而是产业的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