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重庆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01-22 17:08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雷云锋、记者王明高报道 1月20日,重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专题记者会,邀请列席本次大会的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等四位嘉宾,现场介绍相关进展。

坚持“政策+基金+生态”协同发力

针对记者提问,高健回答说:“新质生产力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你问到的支持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起主导作用,而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政策+基金+生态”协同发力,支持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健介绍,首先是出台专项政策,为企业添动力。重庆出台了“两重”“两新”、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力制定了“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30条”“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一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建设,企业含“新”量得到持续提升。

其次,设置产业基金,为企业添助力。设立了20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已经主导完成了先进制造领域超130亿元的投资,撬动总投资超900亿元,实现了产业与资本有效联接、双向赋能。同时,重庆正在与央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合作,计划联合设立100亿元基金,重点投向空天信息、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庆还成功纳入了金融资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将能够在重庆设立基金,助力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再次,构建产业生态,为企业添活力。比如,2024年,重庆举办了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组建了全国首个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出《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发布智慧长江物流、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等16个北斗综合应用场景,为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生态架构。同时,还在研究推进新基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工作举措和实施路径,为企业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方面的基础性、公共性服务。

完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

高健在情况通报中介绍,为加快制造业动力变革,重庆围绕科技创新持续发力。

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全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了首批11个项目,总投资33亿元。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组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

在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打造方面。全市已累计布局建设国家级、市级科创基地420余家,建成4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超声医疗等3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基地达到114家。累计认定116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

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

高健在发言中介绍说,为推动产业聚集,重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力促制造业实现质量变革:

——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8个市级战新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实现1类创新药“零”的突破;重庆高新区功率半导体晶圆产能超过200万片、位居全国前列。

——抢抓先机布局未来产业。高规格举办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组建全国首个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获批全国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布局首批6个市级低空经济先行实验区,打造10余种应用场景,无人机适飞空域开放程度居全国第四。建设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生物制造中试基地;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建设。

——着力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依托电子、汽车、化工等产业基础,升级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加速释放传统优势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

助推产业体系由“制造”向“创造”跃升

高健说,为加快制造业实现效率变革,重庆还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在产业发展平台载体领域。重庆在全国率先完成新一轮园区开发区优化整合,新获批设立涪陵经开区、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编制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园区开发区产业地图,推动园区开发区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在政务服务要素供给领域。重庆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率提升到100%,“一网通办”率提升到84%。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1+N”政策体系,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助推产业体系由“制造”向“创造”跃升。

产业宣传推介方面。重庆举办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重庆站”、2024年中国品牌日重庆特色活动、重庆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香港推介会等高规格活动。重庆西南铝铝基新材、七腾防爆机器人、重庆中科摇橹船智能视觉入选“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案例”,入选数量全国最多。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