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甘肃: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国第3位

2024-11-19 17:57 中国发展网 王明高

摘要: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升“产”效益,成功创建9个国家级、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3个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改革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明高报道  11月13日~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在重庆市梁平区举办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实施培训班,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与会人士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分享时透露,今年上半年,甘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尤其是2023年全省58个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07元,较上年增长8.2%,较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与会人士表示,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压倒性的政治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为抓手,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全面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据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与会人士介绍,近几年来,甘肃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持上下结合抓统筹,强化固成果、促振兴的机制保障。

完善制度体系。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上下联动机制,把脱贫攻坚战中组织领导、条块责任、工作推进、资金保障、社会帮扶、政策支持、考核评估七个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完善为制度体系。

建立包抓调度机制。46名省领导定期督导49个联系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每季召开全体会议进行安排、每月召开调度会议督促推动。压紧靠实乡村振兴5大专班、12个专责组和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要素保障。三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729.12亿元,设立30亿元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安排58个脱贫县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8万亩,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64.2万人。

二是坚持软硬结合抓帮扶,夯实固成果、促振兴的工作基础。

从软处着手。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研发推广“甘肃一键报贫”系统,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2.1万户50.1万人,66%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

从硬处发力。把住房、医疗、教育“三保障”及安全饮水作为衡量成果的基本指标,抓实抓好危房改造、医疗保障、控辍保学、饮水保障等工作,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8.62万户31.15万群众搬出了安全、搬出了幸福。

三是坚持大小结合抓产业,厚植固成果、促振兴的动能引擎。

始终坚持以产兴农、以业富民,把做大产业作为强农富农的重要支撑,衔接资金的62.9%用于产业发展。

着眼于“大而强”。以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为抓手,制定全省特色产业提质增效“1+6”方案和现代设施农业“1+1+5”系列文件,实现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扩大、品质提升、产值翻番、效益倍增,加快打造10个百亿级、2个500亿级和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着力于“小而精”。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升“产”效益,成功创建9个国家级、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3个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是坚持内外结合抓协作,发挥固成果、促振兴的共富效应。

坚持“以协作促发展”理念,内外协同、两端发力,与天津、山东两省市共同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协作发展格局。

加强项目合作。三年来,“津陇共振兴”“鲁企走进甘肃”活动签约项目228个、协议投资额359.8亿元。引进落地企业193家,到位投资20.57亿元。

加强定点协作。三年来,天津、山东两省市和37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累计投入援甘资金115亿元、消费帮扶219亿元,携手打造的东西部协作“升级版”入选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发展“甘味”品牌。全面启动甘味入津、入鲁、入湘等“甘味出陇”系列活动,推动“甘味”品牌由树品牌向拓市场转变,开设“甘味”运营中心56家,搭建京东旗舰店、“甘味”甄选直播间等线上平台19家,产品出口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