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温州为何始终走在民营经济的前列

2024-03-26 16:5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农历春分后的第一天,千年商港,温润之州,春意正盛。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一场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思考与探讨,乘着这座城市的春意热烈展开。

 3月21~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图为参会嘉宾在温州乐清市实地考察正泰集团。本报记者甄敬怡/摄

3月21~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图为参会嘉宾在温州乐清市实地考察正泰集团。本报记者甄敬怡/摄

宗航宇  本报记者 | 甄敬怡

农历春分后的第一天,千年商港,温润之州,春意正盛。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一场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思考与探讨,乘着这座城市的春意热烈展开。

春天的故事,往往来自冬天的酝酿。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其发展也始终与民营经济紧密相连。从温州视角再看这场民营经济现场会,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当地民营经济欣欣向荣的发展热度,温州模式历久弥新的历史广度,更切身体会到从国家到地方支撑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温度。

历久弥新的“温州模式”

为什么此次现场会选在温州召开?众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版图上,温州是一个无法避开的重要坐标。

在温州,有无数敢为人先的创新——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中国第一个专业市场、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会场外的展板上,一一列举着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光时刻。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民营经济在这里扎根、生长。个体工商业、家庭工厂、专业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像雨后春笋般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备受瞩目的“温州模式”。

从诞生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如今民企数量比重、民营经济对GDP贡献比重、工业增加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税收占比均在90%及以上,“温州模式”在发展中历久弥新,温州始终走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前列,以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勇立潮头。

这离不开温州与时俱进的改革尝试与创新探索。

为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温州市探索推出“科创指数”融资模式,着力打通“科技资产-信用资本-信贷资金”的转化通道。截至2023年末,温州辖内44家银行机构通过“科创指数”融资模式授信余额822亿元,累计发放“科创指数贷”505亿元。

聚焦民企科创,温州以立法破题。就在2月初,温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部“民营企业”与“科技创新”双聚焦的地方性法规。有文章称,《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的出台,传递出温州发展的鲜明导向:让民企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为民企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以创新发展持续促动能提升,以产业转型不断促发展提质。“我们积极培育‘科企森林’,通过立法出台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设立千亿产业引导基金,建设中国(温州)数安港、中国眼谷等‘一港五谷’,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规上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增速保持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均居浙江前三。”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在会上介绍,温州市引导民营企业抢抓产业新赛道,市里领导挂帅担任各产业链链长,支持正泰集团、青山集团等头部企业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全市近两年签约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超4600亿元,初步构建起“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

数据显示,2023年温州市经营主体突破140万户,民营经济规上增加值增长9.9%,规上企业盈利面居浙江省最高,助力全市GDP增长6.9%。

敢闯敢拼的温商精神

“在温州这片土地上,从宋朝开始,就有一批经商者和文人提出了‘义利并举’的思想。”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温州商学院校长李扬在会上说,“这让我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的,‘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思想影响了历代温州人。正是继承着崇实、重商和创新的历史文化基因,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变革创新,让温州成为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与领跑者。而从近年来温州人的砥砺奋进的坚实脚步中,也能获得诸多新的启示。

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明环保”)董事长项光明作为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在会上进行了经验分享。从20年前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温州瓯海投产,到如今在全国各地拥有50余座环保项目,不管市场如何风起云涌,外界诱惑如何巨大,项光明掌舵的伟明环保始终扎根实业,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更要回报社会。”项光明对于伟明环保今天取得的成绩始终心怀感恩。

回看当下,敢闯敢拼、勤劳智慧的温州企业家如何感知2024年民营经济发展?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在会上表示,“做企业特别是做制造业企业一定是难的,一直在波浪式往前走。这个其实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不管是传统的产业现在需求不足,还是新兴产业,光伏产业阶段性产能过剩,我觉得波浪式前行符合我们制造业的常态。”

华友钴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雪华的感觉是“一个稳、两个变”。“说到稳,我们自己感受是很深的。从去年包括最近全国两会,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这些要素、政策慢慢在形成合力。说到两个变,第一个变是有些行业产能过剩,第二个变是我们的质量真的明显提升了。民营企业更加注重加大技术投入,更加注重成长的质量,从以前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温暖升级的政策温度

在温州,更有不断升级、与时俱进的政策温度。

今年温州市委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就以“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市,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为主题,对打响“温暖营商”品牌、持续掀起“来温州·创未来”热潮作出部署。“温暖营商”的概念在会上被首次提出,同步发布《温州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并计划实施十大行动为营商环境打通关键堵点。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信心”二字被频繁提及。良好的预期,是市场主体投融资决策、扩大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核心标的。如何给经营主体良好预期?温州市政府以温暖营商促信心提振。“我们营造公平法治环境,出台全国首部‘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创新个人破产试点、产业合规中心等改革,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企业家等‘三支队伍’建设,办好民营企业家节,实施‘青蓝接力’,引领企业家争做‘四个典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行‘三清单一承诺’机制,深化清廉民企建设,落实民企精力减负20条,去年为企减负超350亿元。”张振丰在会上介绍。

2018年,温州获批创建全国唯一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肩负起为全国探索示范的重任。6年来,温州深耕的这片“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一项项创新性举措让温州民营经济收获了稳稳的改革红利,也给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了创新示范。据了解,截至目前,温州针对性实施224项改革举措,其中87项形成了引领示范效应。2022年以来,浙江在全省范围推广温州五个方面21条经验,全国工商联在全国筛选12个市(区)推广温州“两个健康”创建经验。

企业良好的预期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其中公平的政策机制尤为重要。温州民营经济活跃,企业用地需求旺盛。针对工业用地供给中存在的评价不精准、配置不高效、优质企业难得地等问题,温州创新实施“数据得地”改革,坚持“不找书记亮数据、不找市长找市场”,推动有限土地资源向“发展前景好、产值增长快、亩均效益高”的企业优先配置,实现企业从“跑腿要地”到“数据拿地”的转变。

“从2023年5月到目前,全市通过‘数据得地’机制为89家优质企业精准供地2283亩,其中70家已开工。”温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得地”机制的实施,稳定了优质企业拿地预期,大大激发了企业创新创业热情,2023年温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占浙江省比重提升0.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7%、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盈利面达到88.7%、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9.3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