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出台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到203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将突破6800亿
摘要:《方案》明确,到2030年,江苏省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袁雪飞报道 9月13日,江苏省政府召开“以学促干、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系列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就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的《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作主要内容解读。《方案》明确,到2030年,江苏省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
2022年,江苏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046.2亿元,比上年增长7.4%,快于全国5.5个百分点。直接临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设区市作为江苏“1+3”重点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超过一半。但在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中,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仅排在第6位,“蓝色引擎”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林康表示,到2025年,江苏要初步培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十大海洋产业、10家海洋产业特色园区、20家涉海创新平台、30家海洋产业重点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到203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
《行动方案》提出十大海洋产业链培育壮大行动。其中,既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优势产业,要通过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自主配套水平,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也有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具有一定基础但发展不够充分的产业,要尽快强链补链延链,丰富门类,创新业态,做大产业规模;还有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海洋新兴产业,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应用场景拓展,推动相关产业迅速突破。
绿色化、智能化是海洋未来产业发展的一大主要方向。《行动方案》明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始终,实施海洋产业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行动。
林康介绍,一方面,开展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试点,比如提出加快零碳产业园试点项目建设等新举措,培育智慧海洋牧场、智慧港口等“智慧+”海洋产业,构建海洋立体综合感知网,推进涉海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另一方面,坚持海洋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重点塑造“三个百里”滨海精华段落:连云港结合全省珍稀的基岩岛礁、沙滩岸线与近代港城遗存塑造“蓝湾百里”,盐城结合全球罕见的潮间带和湿地资源塑造“生态百里”,南通结合江海交汇辽阔景观与张謇盐垦文化遗存塑造“缤纷百里”。
《行动方案》提出实施“123”引培工程行动,以园区、平台、企业为载体,培育形成10家海洋产业特色园区,培育形成20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涉海创新平台,培育打造30家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关键企业,加速海洋领域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整合,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此次政策举措“含金量”较高,在存量方面,多个部门优化调整现有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加大力度支持海洋产业创新平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以及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在增量方面,省级新增安排预算资金,重点支持海洋产业龙头企业引进、涉海园区打造、海洋交通运输枢纽建设,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江苏省海洋经济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海洋产业发展。
林康表示,下一步坚持清单化落实,项目化推动,将研究提出近3年可实施的11项重点牵引工程清单,可打造的20个重点科创平台清单,建立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111项重点项目清单,引领海洋产业调结构、增动能,力争在短期内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为江苏“走在前、做示范”贡献“蓝色力量”。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