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别样“红”分外“美”
摘要:迎着崭新的历史机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更上台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修复、红色旅游迎来高质量发展,老区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全国革命老区现场会共话振兴发展经验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沈贞海 见习记者吕书雅
初春的阳光照射在人们身上,已经分外温暖。忙碌的街头,车流、人流、物流,既热闹非常又井然有序,人们熟悉的“春天”回来了。
2 月 13 日至 14 日,在浙江省丽水市,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第二届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现场观摩学习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经验,丽水、赣州、龙岩、三明、信阳、巴中、庆阳、临沂等城市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从前交通不便的浙江丽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已然是红绿融合、涌金淌银;昔日“路隘林深苔滑”的福建三明,如今已是“路宽林茂粮丰”;淮海战役时当地群众用小推车载满军粮支前的山东临沂,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曾窝在大山深处的四川巴中,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后乡亲们有了“稳稳的幸福”;广西百色种植的芒果香飘全国,已经沿着“一带一路”销往世界……
丽水处处红绿胜景。图为丽水市莲都区南明湖畔市民晨练一角。赵斌/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22年,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临沂市、赣州市、龙岩市超过4000亿元,龙岩市、三明市、延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不少城市已形成了较为稳定且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让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印发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陆续出台支持革命老区振兴“N”项实施方案和“X”项专项政策,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1+N+X”政策体系建立健全。
迎着崭新的历史机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更上台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修复、红色旅游迎来高质量发展,老区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做好绿色生态文章:浙西南革命老区“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
作为本次现场会的承办地,浙江省丽水市着力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丽水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舜泽介绍,依托老区生态优势,丽水以“生态+”引领打造品质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林业产业、水经济等五大富民强市支柱产业,构建了具有丽水特色的“山”字系品牌体系:“丽水山耕”获评新时代区域农业品牌十年•卓越影响力品牌,产品平均溢价率超过 30%;以“丽水山景”“丽水山居”为代表的乡村文旅产业加快发展,“丽水山居”入选 2022 全国旅游产品创新 8 大典型案例;“丽水山泉”已推出高端瓶装水等产品,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8 倍。以“生态+”赋能发展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实现“三年倍增”,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63.7%。丽水开发区仅用三年时间引进 22 家半导体行业头部企业,“无中生有”打造形成了半导体全产业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的下南山村,离长深高速南山出口不到一公里。游客只要开车下高速公路五分钟,就能入住“下南山”原生态度假村。下南山村整村搬迁、破茧重生的“蝶变史”,曾经的“黄泥房”变成“黄金屋”,是丽水无数红绿生金的缩影之一。丽水实施“红绿金”融合发展,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引领打造“金色”新增长极上,拥有了更多“丽水实践”“丽水经验”“丽水样板”。以“红绿金”融合发展,丽水开展并完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推进改革从“先行试点”迈向“先验示范”。 率先发布国内首个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地方标准,构建市县乡村四级 GEP 核算体系,形成覆盖价值核算、质量认证、生态补偿、市场交易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变现”通道初步打开,成为气候投融资试点市、林业碳汇试点市,获批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培育“两山合作社”“生态强村公司”等市场化运营主体,创新推出“两山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建立浙江省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交易 5688 宗、9.05 亿元,实现了生态产品增值变现的“丽水破题”。
做好实体经济文章: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革命根据地……座座红色地标,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间,矗立起彪炳史册的丰碑。
“聚焦主导产业,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江西省苏区办副主任,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杜飞轮表示,江西省赣州市坚持育龙头、建平台,近年来共争取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 20 个“国字号”科创平台落地赣州,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稀土集团总部相继落户,填补江西无中央直属科研院所、无央企总部的空白。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持续做强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等“1+5+N”特色产业,2022 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量全省第一,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规上营收首次突破 2000 亿元。依托富硒资源,发挥富硒优势,打造富硒品牌,赣南脐橙连续八年位居全国水果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首,“赣南茶油”“赣南蔬菜”等特色农业品牌持续打响,成为赣南重要的富民产业。2022 年赣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江西省“第一方阵”,GDP 总量达 4524 亿元,居全国城市第 62 位,比 2021 年前移 3 位。
在福建省龙岩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洋看来,老区发展根本要靠“自身骨头长肉”,龙岩抢抓三大机遇,发挥四个优势,重点打好五张牌,综合经济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2022 年龙岩全市 GDP 增长 5%、位居福建省第三位。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形成有色金属、文旅康养、建筑业 3 个千亿级产业,重点发展“2+4”工业产业,2022 年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产业产值分别达 1206 亿元、900 亿元,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2022 年龙岩市新罗区连续五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双百强”区,上杭县成为原中央苏区县中唯一全国百强县。
福建三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兴忠介绍,三明推动将生态、矿产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三次产业协同推进。稳一产,出台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二十条措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产量均保持全国第一。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沙县夏茂镇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优二产,加快钢铁与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高端纺织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7 家、“专精特新”企业 16 家。提三产,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增限上商贸企业 160 家、规上服务业企业 71 家。推动 121 个市级项目 2022 年完成投资 106.6 亿元,带动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600 亿元以上。
做好对口合作文章: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加强对口合作聚合力
河南信阳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 246 万人,其中仅在苏州就有57万人,这对开展苏州、信阳对口合作奠定了特殊优势。河南信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俊表示,信阳通过“走出去主动对接、请进来交流合作”等方式,成立专业人力资源公司搭建合作平台,组织召开苏信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座谈会、苏信校企合作座谈会、合作招聘会等,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合作长效模式。依托对口合作共建豫东南高新区,推动制造在信阳、研发在苏州、产销在全国,促进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
天津、庆阳两地结对共建,围绕“国家所向、庆阳所需、天津所能”,充分结合天津在产业、教育、人才等方面优势和庆阳市发展基础,加强能源合作开发,加快数字产业发展,深化教育医疗合作,开展人才互动交流,推动津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甘肃庆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霍子俊说,2022 年,庆阳与天津共建产业园 9 个,引导入驻园区企业 23 家;互派挂职干部、专业技术人才 670 人,帮助 25015 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消费帮扶金额达到 9.05 亿元;建设帮扶车间 51 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 2717 人。同时,天津市、甘肃省、庆阳市三方共同推动津庆产业园尽快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2022 年,庆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1022亿元,成为甘肃除省会兰州外首个产值过千亿的地级市。
做好乡村振兴文章: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巴中是原川陕苏区首府、四川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2020 年全市 5 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49.9 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巴中不断探索建立机制,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四川巴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文峤介绍,通过大力挖掘红色资源、绿色资源、特色资源,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借力浙江金华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就业,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新型城镇化。2022 年,实现 21.39 万脱贫群众稳定就业,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 13857 元,同比增长 13.4%。巴中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确定全市“1+3”主导产业(“1”即文旅康养首位产业,“3”即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县(区)“1+1”产业布局(1 个主导产业+1 个特色产业),成立 7 个链长办,建立产业链联席会议机制、产业链招商机制、产业链企业帮扶机制、产业链督查考核机制,促进主导产业集群成链发展。
做好特色产业文章:沂蒙革命老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山东临沂有百万级经营主体、千万级人口规模、万亿级商贸物流,有“线下”专业批发市场 123 处、从业人员 30 万人;“线上”从业人员 17 万人,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达到 5710 亿元、8609 亿元,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商贸格局。临沂国际商城全面起势,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全货机航线开通,海外商城、海外仓遍布全球。2022 年,临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778.5 亿元,在全国革命老区 20 个重点城市中,保持经济总量、公共预算收入“双第一”。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副市长隽新阳表示,临沂坚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开展“量质齐升、两年万亿”行动,奋力构建“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工业”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加速壮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 3832 家,八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 5497 亿元,食品、冶金行业发展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活力持续增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 42 个,高新技术企业、科创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 1600 家、1800 家。按照“接二连三”思路,坚持“以商带工、以工兴商、工商联动”,拓展延伸商城产业上下游链条,大力发展地产品制造业,商城地产品交易额达到 2295 亿元。招商引资成就斐然,2022 年签约项目 986 个、总投资 4527 亿元,为老区聚势蝶变、跨越赶超积蓄动能。
……
“革命老区不老,振兴发展有力”,正如会议指出,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1+N+X”政策体系正不断完善,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浓厚氛围正加速形成,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正持续增强,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各地方的共同努力下,革命老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将不断取得新成效,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