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多措并举促进保供稳价落地见效

2023-01-18 14:45 中国发展网
保供稳价

摘要:未来一个时期,要不断强化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综合运用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各类政策,让企业积极扩大再生产,确保物价持续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

董静媚 魏琪嘉

近一年半以来,受疫情冲击、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转弯”、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度快速走高,欧美等国普遍出现严重通胀。在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国得益于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的优势,通过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在粮食、能源、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有效稳定了国内市场预期,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运行。

一、全球输入性通胀高企背景下,我国物价保持总体稳定

2022年以来,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经济体等通胀持续走高,引发广泛关注。2022年,美国CPI上涨8%左右,创40年新高,单月涨幅一度达到9.1%;欧元区CPI上涨8.4%左右,创有数据以来新高,单月涨幅一度达到10.6%。1—11月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CPI分别上涨6.8%、9.7%和7%,土耳其、阿根廷CPI涨幅更是高达70%左右。为应对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通胀,美国等多国中央银行纷纷激进加息,但收效并不明显,通胀水平仍居高不下。

尽管全球输入性通胀高企,但我国通过多措并举,有力确保了物价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总体保持稳定。2022年,我国CPI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全年上涨2%。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上涨2.8%,明显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10%左右的涨幅。从全球来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数据,2022年全年,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升至143.7点,为1990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比2021年上涨14.3%。国内外粮价涨幅对比来看,国际小麦、玉米价格月度同比涨幅最高达到74%和36%,而我国小麦、玉米价格走势较为平缓,成品粮零售价格更为稳定,全年36个大中城市大米零售价比上年下降1%,面粉零售价比上年上升3%。能源价格方面,我国居民用电、用气价格始终保持基本稳定,而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居民用电、用气价格则明显攀升,美国、欧元区2022年1—11月CPI中电力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12.9%和36.3%,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26.6%和56.5%。我国汽柴油价格涨幅也明显低于美欧。总体来看,与国际上一些国家的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物价总体稳定,有效对冲了输入性通胀带来的影响。

二、保供稳价举措扎实推进,对稳定市场预期发挥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供稳价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针对重点领域,采取供需调节、市场监管、预期引导等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取得积极成效。

(一)保障粮食安全,稳定食品价格。2022年,我国坚持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围绕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做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狠抓机制建设。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监测预警、预期引导、区域协作、储备调节、产销衔接等方案预案,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逐步完善。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密切监测各地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运行情况,加强市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提示预警。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对各地保供稳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点进行提醒,压实工作责任,督促补短板、强弱项。三是丰富调控手段。国家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围绕产供储销全链条加强保供稳价。生产方面,稳定粮食和生猪生产,主产区和主销区共担保供稳价责任;督促大中城市落实人均菜地最低保有量要求。流通方面,推动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强化跨区域合作,开展联保联供;指导各地畅通运输物流,降低流通成本。储备方面,指导各地落实成品粮油、猪肉、北方城市冬春蔬菜等储备并适时投放,保障市场供应。终端环节,提升大中城市市域配送能力,及时开展平价销售,确保终端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二)以煤炭为“锚”,稳定能源价格。煤炭是能源保供稳价的重点。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燃煤发电量占60%左右,煤价稳则电价稳,能源价格的“基本盘”就稳。针对近年来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受供需阶段性波动和资本投机炒作影响,一是加快释放先进产能等来平衡供需,如组织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区增产增供、持续加强煤炭集疏运和储备能力建设。二是推动煤价改革、电价改革“双管齐下”,以机制创新支撑能源保供稳价。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按照“下限保煤、上限保电”的原则,提出煤炭价格合理区间,同步明确煤、电价格可在合理区间内有效传导;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创新建立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制度,引导市场交易电价合理形成,最终实现煤价、上网电价、用户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三价联动”。三是稳定预期。持续加强宣传煤炭价格新政解读和预期引导,积极应对价格异常波动风险。对相关煤炭生产贸易企业、资讯机构开展约谈提醒,及时纠正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炒作等行为。四是加强监管。建立煤炭价格监测和成本调查制度,开展煤炭价格指数行为评估和合规性审查。对煤炭价格涉嫌超出合理区间线索开展拉网式调查、聚焦式核查,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三)稳定民生用能,保障用能秩序。在天然气用能方面,落实好天然气价格政策,充分发挥国产气保障作用,完善中长期供气合同机制,保持国内居民用气价格基本稳定。一是突出抓好民生用气保供稳价。供暖季期间,组织各地切实履行保障民生用气的主体责任,压实城燃企业保供直接责任,确保民生用气充足稳定供应。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居民门站价格政策,保障民生用气价格基本稳定。二是推进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支持上游供气企业加大增储上产力度,尽可能增加冬季高峰期国内天然气产量。推动已建成储气设施应储尽储,统筹用好储气资源,保障高峰保供的需要。三是推动合同严格落实。组织各地和供气企业全面签订供暖季合同,供暖季期间持续督促合同严格执行,按合同保障供用气秩序稳定。四是及时协调解决个案问题。充分用好天然气冬季保供日调度机制,加强针对性调节,及时协调解决各类个案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在电力用能方面,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保民生作用,指导各地加强可中断负荷资源建设,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用户错峰避峰用电,控制不合理用电需求,坚决守住确保民生用电底线。

(四)增加电力供应,统筹余缺互济。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以来我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针对形势变化,我国全力增加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加强运行协调调度,统筹各地区电力余缺互济,综合施策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难,严格保障民生和重要用户用电需求。一是充分发挥各类电源保供作用。坚持规划引领、“全国一盘棋”,在落实调峰资源和消纳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全力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和优化能源结构。结合各地新上调峰机组进展和电力保供需要,科学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制造“三改联动”,更好发挥煤电机组的支撑性、调节性作用。二是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核准,并尽早开工、尽早投产,有效提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充分利用全网统一调度优势,做到余缺互济、峰谷互补。落实跨省区优先发电制度,科学制定跨省区电力平衡方案,切实增强全国整体保供能力。建立健全跨省区优化调度的市场化机制,促进供需总体平衡。

此外,通过建机制、促生产、抓储备等措施,开展一系列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支持春季农业生产,夯实夏粮丰收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保障“三夏”(夏收、夏种、夏管)的农业生产用肥需要,及时向市场投放相关储备。二是引导重点钾肥生产企业增产增供、部署投放国家钾肥储备、积极组织扩大钾肥进口、畅通钾肥国内运输、推动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等一揽子措施,全力推动钾肥保供稳价。三是修订印发《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确保化肥储备储到位、调得出、用得上。从当前来看,我国氮肥、磷肥供应总体有保障,钾肥需要部分进口以满足农业需求。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将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阶段性纳入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范围。二是启动条件持续优化,将启动条件中的CPI单月同比涨幅由3.5%阶段性降低为3%。三是补贴标准稳步提高,各地根据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和物价上涨情况,及时提高补贴标准。四是发放时效不断提升,由早期“按月计算、按季发放”缩短至当前“按月计算、当月发放”。五是央地资金保障更加有力。2022年,国家发放物价补贴约6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约2亿人次,对缓解物价上涨影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持之以恒做好保供稳价各项工作

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仍然较强,欧美短期内摆脱通胀难度较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市场预期有不小的干扰,欧美经济体加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经济的良性回归。从这个视角看,保持我国物价稳定,对于确保全年经济平稳运行、为助企纾困赢得宝贵时间、进一步拓宽政策发力空间都具有重要作用。稳物价,事关大局,我国有经验、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当前,关键是要保持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动各项保供稳价举措落细落实。

一是持续完善价格监测机制。灵敏的价格监测机制是稳定物价的“最先一公里”。着力点是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拓展分析方法,对国际大宗商品以及国内重要民生产品价格变化情况进行系统监测,把稳定物价和助企纾困结合起来,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及时掌握价格波动信息。对出现的苗头性信号,要及时引导、及时处置,避免形成风险点。

二是持续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实践已经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供稳价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把各类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是保供稳价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要持续巩固保供稳价工作成效,在做好政策落实的同时,强化政策储备。加大稳产增供力度,确保市场上重要民生产品供应充足。加强产销衔接、做好应急预案、对困难群众及时发放补贴。同时,完善国内大宗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多措并举引导市场预期。

三是持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企业信心关系到经济循环畅通,是稳物价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前期稳定经济大盘的系列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随着政策效果显现,企业信心恢复进程也在加快。未来一个时期,要不断强化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综合运用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各类政策,让企业积极扩大再生产,确保物价持续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国家信息中心 )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