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内蒙古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2022-12-01 16:0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近日,就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影响下,自治区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抑制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和采取的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本报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文。

本报记者 | 梁喜俊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坚持惠民力度只强不弱。2022年,自治区谋划生成了一批社会事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本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全区计划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1730个、较去年增加163个,1~10月份已完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投资2828亿元。已落实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5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已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4.48亿元用于各项社会民生项目建设,新增养老床位供给1949张。此外,自治区全力推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等民航建设重点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建成通用机场5个。

近日,就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影响下,自治区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抑制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和采取的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本报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文。

基础设施投资总体取得显著成绩

本报记者:截至目前,自治区基础设施投资总体情况如何?

马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工作要求,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的各项工作,加大投资支持,督促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开工率,坚持倒排工期,全区基础设施投资总体取得显著成绩。

今年,围绕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村牧区、安全保障五个方面,明确了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科技、物流等9个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集大原高铁、包银高铁、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二广高速公路二连浩特至赛罕塔拉段、集宁至阿荣旗联络线白音查干至安业段公路项目主线已全部建成。

呼和浩特新机场等民航建设重点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建成通用机场5个。此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太子城至锡林浩特铁路年底前将开工建设,一批新能源项目方案获国家批复,完成二广高速公路集宁至阿荣旗联络线查白音他拉至草高吐段等11个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今年,自治区计划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1730个、较去年增加163个。1~10月份已完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投资2828亿元,同比增加56.1%。其中,铁路、公路、民航基础设施重大项目156个,1~10月份已完成投资431亿元,同比增加了65.8%。

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今年,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存在哪些困难?

马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统筹全区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大局,不断推动社会领域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加大教育、卫生、旅游、体育、社会服务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投入,今年已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4.48亿元用于各项社会民生项目建设。

在教育方面,推动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实时发布产教融合相关政策、资讯等信息,提供优质、高效的申报管理服务,促进产业链、教育链深度融合。

在医疗卫生方面,有力有序推进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县疾控机构建设和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积极推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建设。

在“一老一小”方面,组织全区所有盟市出台并印发“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年度重点项目清单向社会主动公开,新增养老床位供给1949张,组织赤峰市成功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在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面,有效提升重点文物、重大考古遗迹保护和展示水平,加大文化旅游融合,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当前,受疫情影响,自治区还面临着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充分、服务业恢复还有较大压力,仍需要我们运用好政策性工具,有效增加社会供给。下一步,我们将有针对性重点支持边境旗县和口岸地区建设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疾控项目建设,确保及时建成并投入使用,着力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做好煤炭等大宗商品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本报记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持大宗商品及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平稳运行?

马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紧紧围绕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应对大宗商品和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平稳运行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增强价格形势分析预测能力。自治区各级价格监测部门不断完善价格监测机制,积极推进价格信息化建设,建立自治区价格监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认真落实价格监测报告制度,系统监测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化肥、玉米、生猪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情况,重点监测粮、油、肉、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全面掌握价格波动信息,定期形成分析预测,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价格监测信息,对出现的不良苗头性信号及时预警,引导市场价格平稳运行。

二是持续深化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自2022年5月1日起,自治区要求煤炭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的蒙西、蒙东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蒙西5500千卡的煤炭出矿价为260~460元/吨,蒙东3500千卡的煤炭出矿价为200~300元/吨。

对于部分煤炭企业超出合理区间的价格行为,及时启动调控监管措施,具体包括开展煤炭生产成本调查,对违规企业提醒告诫、约谈通报,实地调查煤炭企业生产情况,对涉嫌超出合理区间的线索开展核查并移交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持续实施系列调控措施,有效引导自治区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推动了煤、电上下游协调高质量发展。迎峰度冬用煤高峰期已至,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和价格变化,稳定煤炭市场和价格,保障煤炭能源安全供应。

三是不断完善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保障“菜篮子”商品价格平稳。2021年以来,连续出台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密切关注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动,及时启动猪肉储备投放调控。

2022年上半年在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期,发布过度下跌预警,自治区本级临时收储500吨猪肉,发挥好“托市”作用;在中秋、国庆期间,启动全区猪肉储备投放,自治区本级投放储备猪肉600吨,各盟市也有序投放,猪肉价格平稳运行。

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自治区及时部署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全力配合农牧、商务等部门保障物资供应,指导呼和浩特市在11月25日至12月1日投放300吨储备猪肉,有效满足疫情期间市民购买猪肉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做好煤炭等大宗商品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