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2-11-24 11:0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创新是党的指导思想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保障。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党的十九大上进一步明确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新发展理念已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从历史、现实和理论逻辑,深刻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历史逻辑看,新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理念的继承发展和重大创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此后,我们党立足中国实际,把握发展大势,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还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丰富了发展的内涵,创新了发展的观念,开拓了发展的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传承于党的发展理论,根据形势新变化、实践新要求、人民新期待,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的发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是当前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从现实逻辑看,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形成的。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与此同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为我国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矛盾问题提供了重要战略指引。

从理论逻辑看,新发展理念是把握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重要判断,强调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等重要判断。这些重要论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思想保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有力指导了我国新的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我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二、科学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要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具体的实践要求。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我们要深化认识,从整体上、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新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同时也要认识到,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我们要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我国已向世界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必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现在推进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受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影响,各国内顾倾向上升,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从覆盖面而言是全民共享,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从内容而言是全面共享,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从实现途径而言是共建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从推进进程而言是渐进共享,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这四方面要整体理解和把握。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内涵突出体现了宗旨意识,要求我们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体现了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切实解决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体现了忧患意识,要求我们筑牢国家安全屏障,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创新,制度环境持续优化,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至第12位。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高速铁路、5G网络等建设世界领先,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发展协调性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扎实推进协调发展,我国城镇化率由53.1%上升到6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低到2.5∶1,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0.474降低到0.466,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建立,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优势互补性持续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雾霾天气和黑臭水体越来越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来越多。植树造林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约34%,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装机容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5万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明星品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部署建设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我国商品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由11%上升到15%,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持续巩固,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国际大循环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效应正在形成。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人均预期寿命由75.4岁提高到了78.2岁,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由1/4左右上升到1/3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7.9亿人增加到10.3亿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四、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切实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从中央层面来说,要从规划设计、宏观指导、政策法律、财政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对全党全国作出指导。各部门既要按照自身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涉及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也要综合考虑本部门工作对全党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单打一、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我国改革和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为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上来。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

坚持系统观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

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越要把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

(原载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2年第6期)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