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怎么办”: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摘要:知名财税专家贾康认为,消除过去条块分割、不当垄断、行政过度干预等弊端所扭曲和阻滞的市场发展格局,将有效提升我国庞大市场的竞争效率,并通过国内外市场更有效的衔接打通市场梗阻,从而加速实现新发展格局。
本报记者赵庆国
去年7月15日,中央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明确赋予浦东两大全新的法治保障“利器”:一是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二是支持浦东对暂无法律法规或明确规定的领域,先行制定管理措施。
一年多来,上海市以及浦东新区围绕“引领区”这一目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明确了450项任务举措,已有370项基本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7月15日,浦东新区宣布,《浦东新区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若干规定》、《浦东新区促进商事调解若干规定》两部管理措施正式实施。
浦东改革,折射的是一个宏大的时代主题,印证的是我们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的铿锵足迹。
重大改革稳步推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尽快打通“双循环”堵点。上半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等重磅文件的发布,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强势推进、多点开花,市场体系改革、市场主体改革、宏观经济治理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更加深化,更趋完备。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视角。年初以来,各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纷纷推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例如,北京市启动新一轮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将发挥“两区”优势,先行先试对接高水平国际自由贸易规则,积极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天津市推出《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若干措施》,从基础制度、要素市场、环境质量、市场开放、市场监管五个方面提出18类44项措施,进一步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推进市场提质增效,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重庆市印发《关于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切实履行政府监管责任、建立完善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组织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等四方面措施。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尽快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半年多来,各地坚持问题导向,借鉴有益经验,理清思路、明确重点,针对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关键堵点和矛盾精准发力,显著提升了我国庞大市场的竞争效率。
6月28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推进。在市场体系改革方面,立法、执法、司法全方位产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完善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制度,形成了100多万亿元经济总量、14亿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
改革举措更加精准
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注重宏观政策精准有效可持续。上半年,在延续财政货币政策以稳为主基调的同时,改革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尤其是中央和地方相继推出的扩内需政策,相互配合,精准施策,不仅短时间内成功稳住了经济大盘,而且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改革,是一场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短期政策与长远目标的相互激励和协同配合。
半年多来,精准有效的改革俯拾皆是。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等6市列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了贯彻落实该《意见》,深圳制定并发布了《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政务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12个领域的任务内容,并明确了要在今年落地实施的首批200项具体改革事项。记者注意到,在这200项改革事项中,除了对照国家101项改革任务逐项明确落实举措外,深圳市还创新性提出99项“自选动作”改革任务,其主要聚焦在本地企业反映最强烈的三大诉求上,即强化要素新供给、对接国际新规则、培育优质新主体。
半年多来,像深圳这样强调要确保改革政策“精准直达”的,还有很多。山东省推出的《营商环境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作为重要关注点。《计划》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投资贸易便利、推动高质量发展,在19个领域推出166项改革举措,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致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浙江省发布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明确了四方面、19个领域、78项具体改革举措。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举措非常具体。例如,推进“我要开超市”“我要开旅馆”“我要开饭店”等一批准入准营的“一件事”,推动企业办证“一键直达、一次不用跑”等。
用好改革招,关键在精准。半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营商环境创新创优为突破口,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来抓,通过打造“门槛低、效率高、麻烦少、态度好”的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挖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年初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提振了信心,也指明了正确方向。要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未来还有广阔空间。
改革迈向更宽领域
上半年,随着《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部署下,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更广范围和更宽领域延伸。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构成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四梁八柱”的重要部分。年初以来,安徽省发布《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明确从编制2023年预算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打破基数依赖和支出固化格局,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天津市出台《关于改革完善本市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本着“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与管理机制,进一步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激发科研创新创造活力。辽宁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规范预算支出管理、严格预算编制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透明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59条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为全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明晰了“路线图”和“任务书”。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认为,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有利于打破各地之间存在扭曲市场信号的无序竞争,促进要素资源按照市场原则在全国自由流动。
数字政府建设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另一个热点。半年来,有多个省份发布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例如,广东省的方案提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12345+N”工作业务体系,即推进一个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政务服务条例》《数据条例》两个法规体系,建成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省政务服务数据事务中心和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三大支撑体系,瞄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和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四个主攻方向,突出培育形成信创产业联盟、数字政府建设产业联盟、数据发展联盟、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和省电子政务协会等五大产研机构,持续打造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粤省心等“粤系列”平台以及数字财政、智慧医院、智慧消防等一大批数字政府创新成果。
如今,“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证照分离”“免审即享”……这些政务服务的新模式,正从“网上掌上可办”转向“好办易办”。“数字政府建设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认为,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亟待从制度设计层面予以统筹解决,出台全国层面的指导意见时机已经成熟。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继续向改革要动力。知名财税专家贾康认为,消除过去条块分割、不当垄断、行政过度干预等弊端所扭曲和阻滞的市场发展格局,将有效提升我国庞大市场的竞争效率,并通过国内外市场更有效的衔接打通市场梗阻,从而加速实现新发展格局。
可以期待,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标准市场体系、高质量市场主体、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将取得更多成果。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的同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将越来越强。(本系列报道刊毕)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