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出炉: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以上

2022-04-08 11:07 中国发展网
北部湾城市群 城镇化率

摘要:《方案》提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陆海统筹,港城互动”“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筑牢底线,防范风险”五项工作原则,确定强化通道支撑、突出向海发展、深化开放引领、共保一湾清水四大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发展网综合报道  继长江中游城市群之后,本年内第二个城市群的“十四五”实施方案正式落地。据国家发改委网站4月7日消息,近日,为推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壮大,国家发改委印发《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陆海统筹,港城互动”“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筑牢底线,防范风险”五项工作原则,确定强化通道支撑、突出向海发展、深化开放引领、共保一湾清水四大重点发展方向。

《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北部湾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的蓝色海湾城市群初步建成。南宁与周边城市同城化水平显著提升,海口、湛江城市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大中小城市发展更加协调。向海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化绿色临港产业基地基本建成,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持续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的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联通“三南”的快速运输通道基本建成,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00万、500万标准箱,我国南方重要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加快建设。蓝色海湾生态格局筑牢向好,自然岸线保有率稳步提高,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稳定在 90%以上,整体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前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品质一流的蓝色海湾城市群。

《方案》显示,北部湾城市群地跨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局和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十四五”时期,我国与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放 合作更加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持续推进, 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构筑,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 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北部湾城市群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发展壮大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接续动力源。

根据《方案》,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将做强“一核一圈”。增强南宁发展能级,推进高端要素集聚,强化国际合作、金融服务、信息交流、创新创业等功能,构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提高面向东盟的辐射能级。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促进南宁与钦州、防城港、北海深度同城化发展,推动都市圈内交通有效衔接,打造1小时通勤圈,加强产业园区和科研平台合作共建,促进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打造北部湾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方案》提出,促进产业高水平分工协作:一是引导临港优势产业向沿海地区延伸布局,培育壮大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轻工食品、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打造向海发展的主导产业聚集基地,辐射带动腹地特色产业向海开放发展。培育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以及远洋物流、海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向海经济新支柱。推动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发展海洋牧场、蓝色粮仓,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

二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编制实施数字北部湾建设方案。合理布局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成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南国 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围绕石化、钢铁、装备等行业数字化改造,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 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 园、“链上海南”区块链试验区、“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等建设,推动海南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支持海南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实施智慧海洋工程,拓展智慧港航等应用场景。促进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创新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三是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城市群统一的承接产业 转移政策,支持建立联合招商、共同开发、利益共享的产业合作 发展机制。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品加工业、电子信息、装备制 造等产业,推进“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广西·玉 林)、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 作区等建设。

四是加强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北部湾科技创新合作,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中国—东盟区块链应用创新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 移中心、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等产学研平台。编制海洋领 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实施向海科技创新行动,积极参与海洋领 域国家重大科技研发任务,加强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第四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等涉海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壮大向海科技企业群体。纵深推 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社会创造力。探索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和研究型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

五是建设统一大市场。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度,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制定统一市场准 入、市场监管标准,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法 规。加强跨地区、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社会信 用体系,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事联办、群内通办。深化“放 管服”改革,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全面实行政 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行“最多跑一次”等服务管理新模式,打造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方案》还提出,要协同共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高地。充分对接用好RCEP规则,高水平用好优惠关税、原产地规则等政策,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机械设备等重点产业,与RCEP成员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合作共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实施“加工贸易+”“互市贸易+”计划,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国际邮政快递业务,鼓励规范设立海外仓。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并开展中国—东盟双边本币业务创新试点,建设面向东盟的人民币大宗商品计价交易平台。

此外,《方案》鼓励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支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跨区域养老服务资源对接联动,建设一批区域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扩大城市间劳务合作,联合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公共服务便捷化,深化区域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推动就业、社保、户籍、婚姻登记等政务服务信息互联、跨省通办。

提升边境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海事监管、搜救打捞、航海保障等专业力量,加强海上救援基地建设,提升一体化海上行动综合保障和重点海区联合搜救能力。提高北部湾涉海事务管理服务一体化水平,构建集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域使用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强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联合打击跨境、跨区域犯罪活动,健全粤桂琼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和海上打击走私联合行动机制。优化边境疫情防控措施,筑牢边境防疫防线。

相关链接:

全国19大城市群发展历程

区域协调发展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明确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9大城市群推动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完善。19大城市群以占全国25%左右的面积,70%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全国85%左右的GDP,以城市群发展来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

近十年来,国家对城市群的规划建设逐步加快,而全国19大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又是怎样一个发展历程呢?

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该规划被定义为“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此次规划的出台明确了中国适宜发展城市的21个区域,奠定全国19大城市群规划发展的雏形。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作为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该规划提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

该规划还明确了目标:“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

此后“十三五”规划又进一步明确,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明确提出要“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并对全国19个城市群和拉萨、喀什为中心的2个城市圈的建设目标和方向做出具体要求。全国19大城市群的规划要求基本成形。

到了2021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里指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并根据布局的19个国家级城市群,划分了三类,提出不同发展要求:

优化提升5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发展壮大5个——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

培育发展9个——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此次规划,强调在一体化协调、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

新一轮城市群规划

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提出,2021年国家发改委将编制新一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召开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

今年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已经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同时,该文件提出,印发实施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城市群多层次、常态化协商协调机制。

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作为第一个获批的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是第一个获批“十四五”实施方案的。近日,《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也获得国务院批复。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协调难度大,要有比较有效的协调机制。除非在国务院或者国家部委层面建立协调机制,没有上一级协调机制,推进起来比较困难。现在大多是城市群内部根据规划定位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涉及跨省级之间的事项推进得比较难。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在肯定过去成果时也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主要是省际协商协作机制不健全,一体化发展水平偏低;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不足,次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偏少;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全方位开放格局尚未全面形成;长江污染治理基础还不牢固,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繁重;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暴露出安全韧性发展水平不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发布的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也指出,北部湾城市群总体仍处于培育阶段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足;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不足;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仍然偏低,高效协同的发展机制有待健全。

陈耀表示,城市群建设规划核心是一体化,要促进要素资源在城市群内部有效配置,打破行政边界的障碍。可以推出一些城市群内跨区域的重大项目工程,能够推进区域联动,跨区域协调发展。这些项目包括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科技基础设施,形成共享平台。

“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以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为引领,优化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结构,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发挥空间枢纽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