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北京城市副中心持续保持生机勃发良好势头

2022-03-18 15:28 国家发改委官网

摘要:“十三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筹集政策性住房5.5万套,城区一刻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96%以上,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亲临北京城市副中心,对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城市副中心整体发生了深刻变化,持续保持生机勃发的良好势头。

一、城市战略定位发生重大历史性跨越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定位实现了从区县到京津冀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历史性跨越。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一起,成为首都北京新的“两翼”,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初,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公布,成为全国第一个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随着控规的深入实施,副中心正朝着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目标高速迈进。

二、城市框架快速有序拉开

设立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形成了高位统筹、市区联动的副中心体制机制,首批市级赋权30个事项实现下沉并顺利运行,建立了联审联批、审批监管衔接、跟踪评估问效等若干新机制,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效率提升一倍,初步实现了“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努力创造“城市副中心质量”,不断开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按照“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副中心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势,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控规落实落地,一批重大功能节点取得阶段性进展,行政办公区首批市级单位实现入驻,2019年1月,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第一批搬迁涉及35个部门、165个单位、约1.2万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行政办公区二期所有地块取得开工手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开园迎客,文化旅游区环球主题公园2021年9月20日正式运营,城市绿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主体结构全面完成。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等一批工程实现开工并全面提速,广渠路东延建成通车。重点功能区初具规模,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副中心初步展现出和谐宜居之城的独特魅力。

三、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紧抓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机遇,疏解和承接双向发力,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发展基础更加坚实。2020年,通州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03亿元。5年来,累计拆除违法建设销账量和腾退土地量均排名北京市第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

城市副中心明确了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主导功能,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华夏理财等一批优质资源实现落地,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开园,北投集团现有金融板块全部入驻,首旅集团总部顺利迁入办公。

深化与西城、朝阳、海淀结对机制,新增结对项目29个,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等8个项目实现落地,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四、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大幅改善

把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优美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着力绘就水绿交融的生态文明新画卷。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大气、水污染治理,2020年PM2.5累计浓度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53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完成,9个出入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把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和实施百姓身边见绿结合起来、同步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33%,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2%,副中心天更蓝、水更清、绿更多,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惬意。

五、积极推动绿色转型

切实增强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进一步突出副中心绿色发展基调。

深入开展绿色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工作,深化研究城市副中心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初步研究制定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制定实施《副中心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副中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指导意见》。

积极推动绿色转型,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及装配式建筑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BIM 智慧建造技术等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首座近零能耗建筑——北京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项目外立面全部完成。加快完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新淘汰柴油公交车214辆、累计751辆,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提高到71%,区域出租车全部实现电动化。

六、城市运行能力显著增强

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强基础、补短板,城市承载力明显增强。

地铁七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正式运营,广渠路二期、壁富路等一批交通干道建成通车,同时,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区内道路,城区路网密度提升至4千米/平方千米,内联外通的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建成14座变电站,供电保障能力提升30%以上。南水北调通州水厂投入使用,城区供水能力达到37.5万吨/日,城区供水安全系数提升至1.5以上。率先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七、城乡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建管并举,在加大硬件供给的同时,通过改善和加强管理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和城市吸引力。以常态化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持续开展环境秩序治理和文明素质养成,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紧盯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居民诉求,强化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相结合,综合运用“吹哨报道”“双报到、双积分”等机制,从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烦心事做起,狠抓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居民满意度。

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精细化治理升级,“城市大脑”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管理更加高效,城市副中心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智慧。

八、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及周边10.87平方千米纳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两区”政策叠加,更高水平开放态势逐步形成。成立“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3年行动计划,发布自贸区产业促进政策,国际化一站式服务中心启动运营,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两证”联办、设立外资投诉服务站点、上线“开放通州”中英文网站。定位为市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的城市副中心政务大厅开业运行。

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3项先行先试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2项举措获国务院表彰。陆续出台促进金融业发展、张家湾设计小镇设计与城市科技产业发展、新场景建设行动方案等富含吸引力的产业促进措施。邀请市属企业、高精尖企业、国内外金融机构等300余家次考察交流。

副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暨“两区”建设推介会、“新区汇”——城市新区国际传播与品牌发展论坛、亚金协2021年“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论坛等活动反响热烈、成果丰硕。

九、民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聚焦“七有”“五性”需求,紧盯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二期投入使用,北京学校、人大附中等10所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入驻,一级及以上优质幼儿园增至53所,学前教育普惠率提升至91%,教育均衡度显著提升。一批体育设施加快补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面推进,大运河北京段实现旅游通航,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提升至0.9平方米。

“十三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筹集政策性住房5.5万套,城区一刻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96%以上,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十、高标准推进城市更新和老城双修

老城双修加快推进,累计实施140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有序推进21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在北京市率先实现城乡规划体系全覆盖,基本编制完成9个乡镇的镇(乡)域规划和344个美丽乡村规划。高标准完成360个村人居环境整治,低收入农户实现脱低。南大街十八个半截胡同申请式腾退开始启动,已完成腾退补偿政策编制,明确腾退资金来源,确定7处安置房对接地块。老城双修3年行动计划106项项目已实施83个,总体推进率达78%。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劲松模式”在玉桥南里北区、“首开模式”在怡乐园二区相继落地。家园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中仓街道社区级家园中心即将竣工,玉桥街道社区级家园中心等8个项目有序实施。(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吕娅丹

(原标题: 北京城市副中心持续保持生机勃发良好势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